儀器儀表商情網訊:“能源互聯網在于構造一種能源體系使得能源能像Internet中的信息一樣,任何合法主體都可以自由的接入和分享。從控制角度看,在于通過信息和能源融合,實現信息主導,精準控制的能源體系。”信達證券能源互聯網首席研究員曹寅提出以上能源互聯網的概念。而中國能源青年論壇特約研究員俞慶表示“能源互聯網具有雙重含義,第一,像互聯網一樣的能源網絡,互聯互通。第二,互聯網技術能源網絡。”

1、2015-2020年,能源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以分布式項目、用戶側儲能和能源路由器為核心,分布式能源、儲能、智能電表、充電樁、智能逆變器將構成能源互聯網的基礎設施。
2、2017-2023年,智能售電需求側管理。以智能售電和需求側管理為核心,隨著多背景主體進入售電領域,電力交易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售電公司將由價格競爭轉向服務競爭。
3、2020-2025智能配電,售電和電力交易市場,加上發電主體更大的波動性,將會倒逼配電的智能進化和開放。
4、2025-2030中級能源互聯網。從更加靈活的配電調度,到智能組網,再到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為技術支撐的自組織網絡。
儀表企業在能源互聯網中具有的優劣勢主要呈現出以下的態勢:
表計企業在能源互聯網中的優勢:獲得第一手數據,知道怎么玩,怎么賺錢。是售電開放后受益的第一波企業。有些公司拿到數據,知道這個數據好,但是不知道該怎么運作,怎么賺錢。
表計企業在能源互聯網中的劣勢:轉型困難,由生產導向企業轉為服務導向企業比較困難,需要人力物力轉變。轉型成功者比較少,曹寅建議電力設備企業和能源企業要和ICT企業,互聯網企業合作。
智能電表在互聯網能源發展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國網能源研究院首席專家馮慶東指出:能源互聯網對于電網企業而言,更關注的技術支撐問題,行動計劃就是要向用戶側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其中,開發新型智能電表、做真正的高級量測體系等將優先進行。
智能電表在能源互聯網中承擔載體的作用。在未來的能源市場分配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智能電表是綜合利用互聯網和電網通信系統設施,構建具有帶寬保障,海量計算和靈敏反應能力的信息基礎。隨著售電側改革的不斷推進,目前來看,具備配網資源的公司、智能電表公司、節能服務公司、分布式能源公司等都有機會進入售電市場及能源互聯網這一新領域。
因此,智能電表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計量功能,為了適應能源互聯網和新能源的使用它還具有多種費率計量功能、用戶端控制功能、多種數據傳輸模式的雙向數據通信功能、防竊電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更先進的智能電表代表著未來售電市場最終用戶智能化終端的發展方向。
在能源互聯網機遇中呈現出的是電表企業、水表、氣表、熱表等表計企業在能源互聯網中抓住機遇,研發更多的智能化功能產品,和ICT企業、互聯網企業合作,應用用戶大數據,在能源管理上,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