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增長2.5倍和2.4倍,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下半年,我國新能源市場將面臨比上半年更加復雜多變的局面。國內新能源車企將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挑戰。狂歡之后須反思,如果以為“全球第一”可以高枕無憂,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國家有關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繼續踐行退坡機制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長期受制的行駛里程短、充電設施不便等劣勢仍未獲得明顯改善,單純依靠所謂“不受限行、限購”的政策“紅利”是難以為繼的,還以北京市的政策為例,純電動汽車不受限行政策期限至2016年4月10日,可以說,政策“紅利”期并不長。冷靜看待中國當前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現狀,還處在起步階段,在政策干預下,市場并未成型。畢竟,新能源汽車仍屬于汽車科技前沿,需要多項有待進步和完善的配套科技保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眼下新能源汽車的大熱是政策的推動。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是,除了幾家比較務實的自主品牌車企真正下血本在搞研發,其他很多企業都是以糊弄為主,目的就是在政府補貼時分得一杯羹。這些企業中,有的是確實沒有研發實力,而有的是不愿意高投入,希望躺在財政補貼上發展。由此看來,單純靠政策市推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會走得太遠?,F在應該認真思考,當政策過后新能源汽車未來之路該怎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