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短缺仍在蔓延,漲價之勢此起彼伏。即使是在數字時代,但沒有一款電子設備不需要模擬芯片,模擬芯片作為當今諸多設備中的關鍵組件,成為短缺的重點。一方面受到疫情、天災等的停產導致的供給失衡,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5G等需求膨脹的速度快于芯片制造商的反應速度。根據 IHS Markit 的分析,繼2021年的MCU之后,模擬芯片很可能成為未來三年汽車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于是一眾模擬芯片廠商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擴產和投資,以此來應對未來的發展需求和保持領先地位。
模擬芯片制造商一般采用IDM模式,傾向于自己設計、制造和銷售芯片。由于在模擬行業領域,繁榮和蕭條的歷史性周期問題是出了名的,所以模擬芯片制造商一直對擴張持謹慎態度。但現在,我們看到基本所有的模擬芯片廠商都開始了明顯的擴產動作。
縱觀模擬芯片廠商無外乎這幾家,根據IC Insights的報告,2020年排名前十的模擬芯片廠商分別是TI(德州儀器),ADI(亞德諾),Skyworks(思佳訊),Infineon(英飛凌),ST(意法半導體),NXP(恩智浦),Maxim(美信),ON Semi(安森美),Microchip(微芯),Renesas(瑞薩)。這 10 家公司的模擬IC銷售額合計為 354 億美元,占去年模擬 IC 市場總額570億美元的62%。除此之外,東芝也是很大的模擬芯片廠商,而且其投資計劃也非常清晰。
德州儀器每年支出35億美元
最近德州儀器發布了未來幾年的資本支出計劃,到2025年,德州儀器每年將支出約 35 億美元用于芯片制造,根據華爾街目前的預測,該計劃所代表的資本支出相當 TI 當年年收入的10% 以上。而在過去十年間,德州儀器的平均研發支出占到年收入的5%。從2026年到 2030 年,它將繼續投資其制造業,達到年收入的10%。TI 的解釋是,它看到了更多的增長前景,因此需要更多的生產能力。TI的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左右實現7%的符合年收入增長率,在2010-2020年間的憑借增長率為4%。
德州儀器將擴大工廠的數量,大約為4家,主要在謝爾曼進行,該公司計劃今年完成前兩家工廠的建設,預計2025年第一家工廠投產。第三和第四家工廠的建設將在 2026 年至 2030 年之間開始。德州儀器表示,當其完成其位于猶他州的Sherman、Richardson和 Lehigh制造廠以及馬來西亞的另一個制造廠時,該公司將擁有八家工廠生產 300 毫米晶圓技術。
去年早些時候,德州儀器還以9億美元收購了美光科技位于猶他州Lehi的一座12英寸晶圓制造廠。該廠最初是美光科技計劃用其生產3D Xpoint存儲芯片,由于美光退出3D Xpoint業務,德州儀器計劃將其改造,用于制造65nm和45nm工藝的模擬和嵌入式芯片。
ADI擴產招聘數百人
ADI 去年的收入增長了30%以上,達到73億美元。因此,與許多其他芯片制造商一樣,ADI也在提高產量來滿足巨大的需求。ADI在愛爾蘭、馬薩諸塞州、華盛頓卡馬斯、在比弗頓附近的泰克園區都有自己的工廠。現在,ADI正為其工廠進行擴建招人。
俄勒岡工廠是ADI在2020年從Maxim中收購而來的,這也是其最大的工廠。去年12月份ADI完成了大規模擴建,增加了工程實驗室、故障分析實驗室和工程測試平臺。ADI表示,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華盛頓縣的700名員工增加近40%。他說,招聘已經開始并將持續到 2024 年,ADI 將在后期招聘階段增加操作員、維護技術員和工程師的職位。
卡馬斯工廠是ADI 2016 年收購凌力爾特所得,ADI在卡馬斯雇傭了大約 350 名員工,預計隨著產量的增加將增加50名。該公司正在招聘操作員、技術人員和工程師。
Skyworks發力WiFi
Skyworks在濾波器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內置 BAW 濾波器的集成設備的收入增長非常強勁。而現在,Skyworks又看到了濾波器在WiFi系統中的作用。在Skyworks的Broad Markets的戰略中,一個關鍵就是提高整體WiFi性能的標準。在這方面,Skyworks有自己的砷化鎵技術、TC-SAW(熱補償表面聲波濾波器)、標準SAW、體聲波、組裝和測試。此外,Skyewokrs還在Mexicali進行必要的投資,用于其后端運營,支持先進的封裝和測試。
英飛凌新功率半導體工廠啟用
英飛凌早在2018年開始規劃在奧地利菲拉赫(Villach)建設300毫米薄晶圓功率半導體工廠,投資大約為16億歐元,2021年9月17日,這家工廠正式啟用。這是英飛凌針對功率半導體的第二家300mm晶圓工廠。首批晶圓已完成出貨。第一階段擴產目標,是滿足汽車行業、數據中心、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的需求。據金融時報報道,英飛凌在近日表示,將再花費24 億歐元擴大業務以滿足需求,會在4-5年內逐步提升產能。菲拉赫新工廠將與德累斯頓的300mm生產廠合體,跨兩地發揮協同和彈性特色,實現虛擬生產。
意法半導體投資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