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報道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統籌“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宏觀投資的拉動、國家政策的導向、社會需求的增加,特別是近年來儀器儀表生產制造企業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等諸多利好因素,因此今年有望成為我國科學儀器制造業的又一個“豐收年”。據預測,今年科學儀器行業綜合經濟指標將繼續保持15%左右的增幅,其中部分專業業務領域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行業經濟運行呈現五大特點
近看來,面對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不利形勢,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在理事會的領導和全體會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圍繞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實施,服務為先,創新驅動,狠抓落實,務求實效,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推進企業科技創新,推動儀器儀表行業在經濟增速的換檔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前期政策的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中穩中求進,取得了來之不易的良好業績,產業結構調整呈現積極變化,轉型升級取得了有效進展。
過去的一年,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經濟運行呈現五大特點:
一是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不斷增長。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4116家,主營業務收入達8796億元,同比增長11.07%;實現利潤達772億元,同比增長10.50%;出口交貨值達1356億元,同比增長6.18%;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4%,高于全國工業8.3%的1.1個百分點;低于機械行業10%的0.6個百分點;與行業上年的11.6%相比,增幅回落2.2個百分點。行業進出口總額達698億美元,其中進口額達437.7億美元,同比增長8.84%;出口額達260.4億美元,同比增長10.30%;進出口逆差仍達177億美元。
二是全行業發展保持了一定的持續性。去年,全行業基本保持“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窄幅波動”的勢頭,全年各月增幅基本保持在10%~12%的增長幅度,月度產值也穩定在800億元左右,年末呈現小幅翹尾。
值得一提的是,指標增幅在小范圍內波動,沒有大起大落的波動,為行業近年來所少見。此外,產能過剩現象不太明顯,行業發展保持了一定的持續性,這是行業經濟運行的一個顯著特點。
三是經濟下行趨勢顯現。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增幅分別下降4.02和6.03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為9.4%,低于機械行業0.6個百分點。
四是行業內分化加劇。其中,農林、環保、實驗分析、光學儀器等專業領域保持上升的勢頭;自動化、醫療、教學儀器等專業領域顯現疲軟態勢;核儀器、海洋氣象儀器、地質勘探等專業領域均呈現負增長勢頭。
五是進出口業務發展態勢良好。全行業進出口業務指標分別增長8.84%和10.30%個百分點;盡管出口增幅高于進口增幅,但進口基數大,以至于進出口逆差達到177.2億美元,再創新高。進出口逆差曾在2011年達到173億美元的高點后,連續兩年小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