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大力推動“工業 4.0”、“中國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作為“十四五”時期的重要發展方向,智能制造正成為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回顧2022年,你知道智能制造行業都有哪些關鍵詞嗎?
關鍵詞之一:“數據同頻”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是中國制造競爭力提升的關鍵。1月5日,釘釘召開主題為“數字新生”的2022制造業釘峰會。
會上訂單總裁表示,釘釘攜手生態伙伴,將數字技術落地制造業,與客戶共創數字化最佳實踐,解決制造業的人、設備、經營管理的“數據同頻”問題,助力制造業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助力中國制造從世界工廠走向科技創新中心。
“發展智能制造,數據是基礎,數據是血液。”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釘峰會上表示。在制造行業,企業常見的設備維修、生產決策、產線優化、貨物流轉等場景的優化、提速,都需要生產、經營數據的同頻。數據同頻能夠讓產線工人和企業管理人員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依據實時數據不斷調優。
關鍵詞之二:“低代碼”、
隨著2014年Forrester正式對低代碼做出定義。歷經8年的發展,以低/零代碼為支撐的技術應用已經滲透到了生產制造以及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并對傳統軟件開發模式的革新產生了重大影響。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低代碼憑借開發門檻低、易用性等優點贏得了眾多投研機構與企業用戶的青睞,越來越多來自業務線的開發者正借助低代碼平臺參與到數字化改造的浪潮之中,為企業在各種業務和管理場景提供了零門檻實現數字化的可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曾表示,真正的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未來在未來制造業的深化應用中,低代碼工具至關重要。有了低代碼的工具,一些不太懂工業軟件開發的人,也可以開發出相應的應用。
關鍵詞之三:“智能制造標準化”
在日前工信部召開《“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汪宏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取得顯著進展。而“十四五”時期,工信部將實施智能制造標準領航行動,推動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走深走實。
推動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包括四大方面,即標準體系建設方面、標準研制方面、標準應用方面、標準國際合作方面,比如定期修訂《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加快細分領域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筑牢標準頂層設計框架;加強標準的推廣實施,開展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工作,形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協調配套的標準群。
關鍵詞之四:“‘東數西算’全面啟動”
3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文件,正式全面啟動“東數西算”工程。文件指出,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在8大樞紐內,進一步規劃設立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通過每個集群具體承載算力樞紐內的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
關鍵詞之五:“智改數轉”
智改數轉,即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智改數轉已成為當下制造行業的熱詞。在此背景下,全國各地都積極把加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作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突破口。例如連云港市積極推進“智改數轉”,數字新基建正在該市各個工業園區落地應用;威海市全力推動“智改數轉”提速擴面。
再比如江蘇啟東今年初出臺“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以智能化和數字化雙向賦能,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驅動啟東制造加“數”奔跑;蘇州大力推動制造業“智改數轉”,先后出臺《蘇州市推進數字經濟和數字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關于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措施》等十余項相關政策文件提出三年完成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
關鍵詞之六:“提振工業經濟”
5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提振工業經濟電視電話會議,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部署要求,安排下一階段提振工業經濟工作,為全國穩住經濟做貢獻。
全國多地也經積極從多方面采取多項措施加力振作工業經濟。例如2022年以來,河北省認真貫徹落實《關于穩住全省工業經濟大盤的五條政策措施》,扎實推動穩定經濟運行“1+20”政策體系落地實施,為企業紓困解難,助力全省穩住經濟大盤。12月15日,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北省國資委聯合印發《關于落實加力振作工業經濟重點任務的通知》,從7個方面提出26項舉措加力振作工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