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 6.2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33.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9,879.8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4.90%。在國網中標金額較上年度顯著增長。報告期內,用電信息采集業務銷售收入達 4.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3.38%。
圍繞公司發展戰略,緊跟市場需求,聚焦用電信息采集產品的升級換代、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智能用電云服務平臺應用系統開發等,應用物聯網、邊緣計算、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新品開發。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 4,695.26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7.85%。
公司代碼:002339 公司簡稱:積成電子
業務關鍵詞:電網自動化(含電網調度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配用電自動化和發電廠自動化設備與系統、公用事業自動化設備與系統產品的軟件開發、生產和系統集成及信息安全服務
2022年度,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19,911.19萬元,同比增長7.9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89.22萬元,同比增長38.46%。
報告期內,公司電力自動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4,767.45萬元,同比增長7.27%。按照產品類別分析,公司變電站自動化產品營業收入29,847.43萬元,同比下降6.21%,電網調度自動化產品營業收入33,741.76萬元,同比增長1.40%,配用電自動化產品營業收入81,178.26萬元,同比增長16.21%。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推進各領域新一代產品和安全可控產品的研發,新一代地區調度支持系統14項應用功能通過適配性檢測,新一代用采終端完成研發、新一代配電自動化主站完成深化應用并均已實現銷售,新一代變電站監控保護產品和安全可控變電站監控保護產品48種型號已通過國網相關檢測。
公司代碼:688616 公司簡稱:西力科技
業務關鍵詞:智能電表、用電信息采集終端、電能計量箱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5.42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 32.03%。其中,主營業務收入 53,592.95 萬元,同比上升33.01%。主營業務中單相表收入 29,160.20 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54.41%;三相表收入3,887.38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 7.25%;用電信息采集終端收入3,624.21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6.76%;電能計量箱收入3,432.90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 6.41%;其他產品收入 13,488.27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25.17%。
報告期內,公司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在 2022年國家電網實施的三批次招標中,公司中標金額2,3410.85萬元;在2022年南方電網實施的二批次招標中,公司中標金額6,511.53萬元;同時,主業產品出口業績從2021年的3,689.86萬元增長到 8,232.22萬元;營配協同業務取得了單三相物聯表及配套產品的超市化項目訂單,初步啟動批量業務;新能源計量和能源物聯產業特種儀表在開發、完善導軌式、嵌入式、一體式交直流電表、智能物聯斷路器、智能插座、智能開關等產品的同時,加大市場開拓,新增二級市場各類產品訂單 5000萬元。
公司代碼:688589 公司簡稱:力合微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39.92%,主要原因系公司芯片產品在電力物聯網市場應用及市場業績大幅增長。2022年公司在電力物聯網市場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在非電力物聯網領域著力打造PLBUS PLC技術品牌,2022年,公司芯片技術及相關產品在物聯網各個市場方向上的應用和布局積極推進,卓有成效。公司智能電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48,541.80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58.2%;非電力物聯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1,690.03 萬元。
公司代碼:300356 公司簡稱:ST光一
業務關鍵詞:電力業務、版權云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7.23%。電力設備行業占比營業收入的90%;電能計量表箱占比營業收入的47.00%。
報告期內,公司緊緊抓住國內兩大電網公司的戰略規劃,一是完善國網 2022版大存儲集中器、智能變配電站房綜合監控平臺、變配電站房AI智能網關;二是著力開展低壓分布式光伏用戶智能并網開關及系統、變配電站房可視化系統、紅外熱成像測溫裝置及 APP、全自動智能周轉柜以及消費信息采集設備等新技術開發;三是積極參與行業協會組織的《基于智能量測的低壓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技術規范》、《低壓分布光伏防孤島安全監測模塊技術規范》產品技術規范的編制,同時受南方電網公司邀請參與《南方電網計量自動化終端系列企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研討。
公司代碼:601567 公司簡稱:三暉電氣
業務關鍵詞:電能表檢定
2022年營業收入1.95億元,本年比上年-11.06%。營業收入主要為電能表檢定裝置的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形成電能表標準檢測設備、電能表自動化流水線型檢定系統、電能表智能化倉儲系統、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互感器等產品,覆蓋電能表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企業。
從上述看,上市公司電網業務基本都比較穩定,并紛紛向海外業務和新能源業務布局和發展。此外還要面臨行業競爭加劇、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全球通脹、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