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對輪胎成本和燃油成本的控制,可以通過保持合理的輪胎氣壓來實現。若輪胎充氣不足或過量,會改變輪胎接觸面形狀,導致輪胎磨損加速,縮短輪胎使用壽命,導致輪胎成本的上升。與此同時,輪胎接觸面變形會導致滾動阻力增大,增加每次輪胎轉動的能量損耗,也就降低了燃油經濟性。而固特異通過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輪胎狀態,及時獲取輪胎是否漏氣、是否需要充氣等信息,幫助車隊將輪胎磨損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圍,降低滾動阻力,從而控制輪胎成本并提升燃油經濟性。
而降低駕駛員成本,需要通過自動駕駛實現。2023年11月,固特異與滴滴自動駕駛達成合作,為滴滴自動駕駛出租車隊提供SightLine技術。這是繼固特異將SightLine部署到Gatik自動駕駛車隊后,再一次推動智能輪胎技術向自動駕駛領域滲透。
“促使固特異與滴滴合作的根本原因,是雙方對駕駛效率和安全的共同追求。”Helsel告訴記者。
搭載固特異SightLine技術的奔馳車型
他表示,交通運輸行業的關鍵詞是高效。“車隊要盈利,就必須保持高效。每輛車要時刻做好出車準備,不能出現胎壓不足導致半路拋錨等意外情況。我們通過傳感器監測輪胎狀態,提醒駕駛者何時需要更換輪胎,助力車隊提升效率。”
另一大因素是安全。傳統汽車需要手握方向盤、腳踩油門和剎車的駕駛者向駕駛系統提供信息,而自動駕駛汽車減少了甚至不需要駕駛者的反饋。因此,輪胎作為唯一接觸地面的部件,需要在自動駕駛的語境下填補駕駛者留下的空白,充當無人駕駛汽車的反饋機制,以提升駕駛安全系數。
為不同汽車制造公司及車隊運營商提供輪胎智能技術的過程中,固特異需要與各種車型的各類駕駛系統進行適配。Happenhofer告訴記者,軟件是實現以上過程的關鍵。大約七年前,固特異在開啟智能輪胎業務的同時,便建立了一支軟件團隊,吸納軟件算法開發、系統工程等技術人才,以支撐面向智能汽車場景的軟件集成服務。
“我們會先了解車輛的軟件架構,尤其是操作系統和接口,找到應用固特異軟件技術的最佳方式和位置。在此基礎上,我們基于模塊化的整合方式,為車輛提供功能,并定制接口。”Happenhofer表示,“從前,我們與汽車制造廠合作,為每一種原廠汽車適配輪胎;如今,我們會與負責安全和軟件系統的部門合作,結合軟件技術為指定車型研發輪胎。”
技術與落地并行 輪胎科技的進化論
在L2+和L3級別自動駕駛逐步落地之后,產業界已經啟動了對L4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的技術儲備,消費者也對更加智能的駕駛體驗充滿期待。與其他關鍵零部件一樣,輪胎傳感器也需要跟隨汽車智能化的腳步,在形態和功能上持續演進。
“現有傳感器的性能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但體積和重量仍未到達理想狀態,我們會在尺寸、重量、能耗方面進行優化。此外,我們還將為SightLine技術探索更多潛在應用場景。這是我們在2024年的主攻方向。”Happenhofer說。
固特異CES2024展臺
與創新同樣重要的,是成果轉化。固特異團隊將輪胎傳感器的主要場景簡寫為“FACES”,暨車隊管理、自動駕駛汽車、網聯汽車、電動汽車、可持續性的英文首字母組合,接下來的重點是圍繞核心場景,推動技術創新落地。“這就需要將目光投向真實世界,關注現實情況,從中積累大量反饋,不斷創新解決方案。”Happenhofer表示。
在采訪的最后,記者請兩位受訪者分別描述自己理想中的智能輪胎。
Helsel認為,理想的智能輪胎要成為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Mary Barra提出的“零事故,零排放,零擁堵”這一交通出行目標的“功臣”,以最為高效、省時的方式,讓駕乘人員安全回家、隨心出行,并減少對地球環境的影響。
Happenhofer表示,理想的智能輪胎首先要符合安全標準,在邁向L4—L5級別自動駕駛的過程中,固特異希望能與相關部門開展合作,助力智能輪胎安全標準的制定。同時,理想的智能輪胎不僅要滿足綠色可持續要求,還要充分考慮構建技術解決方案的資源和成本,將價格控制在能被廣大消費者接受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