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儀器需要公平競爭的環境,對不同梯度需求的科學儀器裝備允許有不同精密度的要求,同時,對招標文件中限制性技術條款甚至限制性非技術性條款要進行適度限制,并嚴格評議需求是否合理,合理的需求堅決支持,不合理的需求堅決限制。一些單位需要高精度的科學儀器進行科學研究或者做質量監控采購進口儀器是完全必要的,但不少單位只是從事一些基礎檢測工作,國產儀器是完全可以滿足其需求。姚建垣認為,對花費大量國家資金進口的貴重儀器應該有使用門檻,要有連續追蹤記錄,看看使用率是多少,限制性條款是否在發揮作用,不能達到要求的應該有所處罰制約。科學儀器采購方面應當杜絕過度消費,有切實的管理辦法。浪費無序的采購壓縮了國產儀器的生存空間,少一些儀器腐敗,少一些暴發戶奢侈消費心態,多一些理性消費,對于推動我國科學儀器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在招標工作中還存在一些歧視排斥小微企業的現象,例如招標工作中讓企業提供各種繁多的資質、經營業績、財務運營及審計報告、資產情況、公司高職稱人數等參與評分審查,無形中為小微企業設立了進入門檻,為小微企業參與采購競爭增加了難度,使得小微企業在采購競爭中處于劣勢。在此次座談會中絕大多數企業發言人都談到了類似的問題,希望能夠改善招投標的一些做法,給小微企業參與競爭的機會與權利。
國家對購買面向農業應用的國產儀器用戶應該有相應的農業補貼政策
國產儀器的發展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特別是在農業現代化領域,目前一些國產科學儀器完全可以滿足農業技術的需要,現代農業也確實很需要,但國家始終沒有配套政策支持。例如,某公司與中國農大某教授共同研制的果品品質分析儀,農業合作社及果農就非常需要,可以通過提升果品質量提高果農的實際收益,讓農民富起來。但合作社買不起,果農個體買不起,企業送不起。因此可以考慮讓經過篩選的、應用于農業一線的科學儀器列入農業補貼項目,做到科學儀器為農業現代化服務,實現國家農業、企業和用戶之間的多贏。
據了解,日本對農業儀器的推廣極其重視。在日本,如果合作社或果農采購可以提高果品品質的科學儀器,那么國家會給較大補貼,余下的農協再補貼,合作社或果農只需要付總數的25%左右,還可以幾家合購。此舉極大地推動了日本農業儀器的發展和果品品質的提升,真正的實現了果農效益增加。在國內,一些勵志務農創業的大學生,從事優良果品的栽培種植,非常渴望農業新技術支持他們創業,但缺少渠道可以成就他們的夢想。因此,疏通政策上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使這個大通道或微循環暢通起來。為產業化的企業和農民解決政策問題,是目前真正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之一。
國產儀器企業應對“互聯網+”給予高度關注
互聯網+來了,對科學儀器產業會具有什么意義和沖擊,科學儀器如何融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現代快檢分析,是科學儀器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目前,已有一些企業在做互聯網+檢測的工作,其公司運營和盈利模式完全發生了變化,公司的發力點改變了,儀器僅僅成為了工具,精度的概念模糊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科學儀器行列中雖然是個新兵,市場份額也不大,還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但在互聯網+大眾檢測領域卻成為了排頭兵角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儀器功能模塊設計等新業態正向科學儀器行業走來,其影響不可小覷,要引起國內儀器人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