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定制一套西裝要多少錢?
“十年前要上萬元,現在1000多元。”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蘊藍說。
針對高庫存這個服裝行業的痛點,脫胎于傳統服裝企業紅領集團的酷特智能,十多年前開始創建數據大腦,研發版型、工藝等數據庫,工廠每一步指令都由數據驅動完成,并提出從客戶到制造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模式,改變傳統以產定銷的工業批量生產模式,實現從“供需”到“需供”的轉變。
以設計為例,酷特智能可在7秒內完成對人體19個部位的數據自動采集,依托已形成的百萬萬億量級數據,快速調出與客戶身材相匹配的西裝版型,設計成本降低90%多。與轉型前的傳統產線相比,目前的“全模塊數字化治理體系”幫助公司減少80%的生產管理崗位,企業效率直接提升20%;該數字體系已在服裝鞋帽、機械、電子等50多個行業150多家企業應用。
2024年7月5日,在酷特智能公司,“智能量體系統”通過人機語音交互,為一名用戶采集定制服裝所需的數據。(馬玉銘 攝)
制造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就是,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和發展引擎。數據可以推動資源優化配置,重構制造模式和生態,提升制造業的質量和效率。
“日益出現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就是動態采集匯聚產業鏈上下游各類數據,以數據驅動設計、采購、倉儲、生產、銷售、風控等多業務場景的產品服務創新,通過數據流帶動商品流、訂單流、發票流、資金流、物流等多流合一,提升全產業鏈效率。”中國信息協會產業互聯網分會副會長張健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說,工業互聯網大規模發展可以暢通經濟循環,因為工業互聯網下面連接設備、設施、工業資產,外面連接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是一個全面、深度、廣泛的連接體系,信息和數據可以無縫流動。
專家指出,在萬物智聯、平臺經濟、生態重構的大趨勢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改進,更重要的是在數字生態中尋找生存發展空間。
引擎:5G+工業互聯網等技術融合將帶來巨大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