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產業是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代名詞,雖然目前還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但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隨著多元化資本與產業有效結合,以及相關部門對北斗產業園的進一步評估和監管,北斗產業將步入更加良性的發展軌道
日前,由阿里巴巴集團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共同出資20億元設立的“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掛牌成立,為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再添新軍。去年以來,類似的消息不絕于耳:騰訊11.73億元投資四維圖新;小米以8400萬元入股凱立德……巨頭之所以爭相布局北斗,正是看好其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大市場持續突破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苗前軍說:“北斗產業是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一個代名詞。自2013年北斗應用元年以來,北斗產業每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30%。去年,我國北斗產業總體產值達到1343億元。幾年來,北斗應用的深入程度已經達到預期,今年產值有望超過2000億元。”
北斗應用市場分為大眾市場、行業市場和專業市場。這三大應用市場持續突破讓北斗產業踩上了高速發展的“風火輪”。苗前軍介紹說,北斗大眾應用市場目前主要集中在手機位置服務和個人車輛應用兩大細分市場,當前處于標配化應用啟動期,今后在北斗應用市場中占比必將最大;行業應用市場包括防災減災、城市管理、環境治理等多方面,正處于規模化應用發展期;專業市場主要包括軍事應用、公安武警應用和安全應急救援應用等,雖在三大市場中占比最小,但卻是產業發展的高端市場。
市場突破離不開核心技術的支撐。隸屬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一院的西安航天華迅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科偉表示,該公司在我國北斗車載芯片市場占有率第一,并已經成功研發、量產了第四代高性能北斗/GPS導航芯片,定位精度、俘獲靈敏度、跟蹤靈敏度等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而伴隨著技術進步和應用擴展,北斗產業不斷催生新興市場。“比如,原本集中在測繪領域的高精度應用開始向駕考、形變監測、精準農業、機械設備等領域拓展。尤其是駕考駕培成為高精度應用的新亮點,市場規模已經超過6億元。高精度產品的單價也從幾年前的平均每臺(套)10萬元降低到現在的3萬到4萬元。”苗前軍說。
多重挑戰不容低估
北斗產業鏈上游包括基礎軟件、基礎數據和基礎器件,中游含終端集成和系統集成,下游則是運營服務。苗前軍指出,“目前我國北斗產業鏈產值主要集中在產業鏈附加值較低的中游。這種一端獨大的現象說明北斗產業目前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
一些地方對北斗產業認識上存在誤讀,蜂擁而上建設北斗產業園,這種跟風行為實際上是因為缺乏對北斗產業當下態勢和未來發展趨勢的正確認識。伴隨著北斗產業鏈的逐步完善,下游運營服務的產值占比將不斷增加,這也是北斗產業從初級階段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預計到2020年,下游產值將占總產值的一半。因此,我們需要理性思考是否有必要占用更多空間和勞動力去建偏向于加工制造的園區。”苗前軍說。
其實自2014年以來,全國范圍內已規劃的北斗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大多都呈現出較明顯的建設停滯或發展緩慢狀況,新園區申報明顯冷清了下來。苗前軍表示,“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在園區立項審批上更為嚴格,監控力度逐漸增大,推動北斗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建設和發展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