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到2030年前,我國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支出200億元,企業和地方財政配套400億元。3月27日,我國發布了第一批腫瘤診斷與治療項目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試點單位名單。
國家衛計委科技教育司司長秦懷金表示,國家衛計委和科技部正在準備精準醫學計劃工作,有望將其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重大專項。

《全球癌癥報告2014》顯示,2012年中國癌癥發病人數為306.5萬,約占全球癌癥發病人數的1/5;癌癥死亡人數為220.5萬,約占全球癌癥死亡人數的1/4。很多患者在發現癌癥之時已經到了晚期,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專家介紹說,美國惡性腫瘤患者5年存活率達到85%,我國患者5年存活率僅為25%。提高我國腫瘤診斷和治療技術迫在眉睫,特別是對于癌癥的提前檢測,將顯著提高腫瘤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此背景下,基于個體基因檢測的腫瘤個體差異化治療成為重要趨勢。傳統的藥物治療由于沒有考慮到個體基因的差異性,在用藥效果上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基因檢測可以幫助醫生基于基因分析選擇潛在的靶向治療藥物。
腫瘤基因測序的廣闊前景,讓國內多家基因公司紛紛積極搶奪這個市場大蛋糕。而國外很多藥企都在積極開展細胞治療研發。有研究報告稱,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近600億美元,今后5年年增速預計為15%,是醫藥行業整體增速的3至4倍,其中,基因測序行業增速將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