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主要包括水質監測、大氣監測,以及其它指標等的監測;固廢處理行業中的監測也基本是對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臭氣、焚燒尾氣等進行監測;其它指標,主要是指各環節中目標物質量、體積、溫度等。這些指標結合起來,對環保產業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
二、現狀分析
1、國家推進環境監管工作,為監測市場帶來增量
今年來,國家加強了對環境的監管工作,包括對水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以及對企業層面的監管工作等。截至目前,全國已建立各級監測站2700多家,監測人員近6萬名,監測儀器設備26.8萬臺(套);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實時發布1436個環境空氣自動站點6項污染物濃度和環境空氣質量指數。
2、監測人員
環境監測人員薄弱,缺少拔尖人才,科研能力不強,隊伍素質與緊迫的形勢、繁重的任務不相適應。受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的限制,環境監測人才的引進、管理、培養等都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勵和競爭機制。近年來,雖然有一些大學院校環保專業畢業生面臨就業,但大多數二、三級站由于編制已滿或超員,不能夠招聘到進應屆大學畢業生,導致監測人員青黃不接,人員年齡結構極不合理。另外,監測站復合型中、高級人才匾乏,監測人員往往在標準制定、專項課題研究及先進儀器設備操作等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3、環境監測能力相對滯后
1)環境監測儀器落后。環境監測儀器的主要產品是各種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監測、噪聲與振動監測、放射性和電磁波監測儀器。近年來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得到很大發展,煙塵采樣器、煙氣采樣器、總懸浮微粒采樣器、油份測定儀、污水流量計等環境監測儀器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市場上占有很大比例。但國產大型實驗室用原子吸收、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氣相色譜儀等監測儀器自動控制技術采用程度較低,關鍵零部件尚依賴進口。我國大多數環境監測設備生產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產品基本屬于中低檔,遠不能適應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發展的新要求。同時還存在低水平、生產重復;性能不穩定,一致性較差;使用壽命短,故障率高;自我研究開發能力低;配套生產能力較低等缺陷。
4、環境監測質量控制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