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環境監測工作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環境在線監測系統還在大規模建設階段,覆蓋面也將繼續擴大。不過反觀現狀,我國環境監測能力相對滯后,環境監測質量控制不完善,監測技術標準及方法同樣有待提高。
環境監測行業現狀如何呢?近年來,伴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PM10、PM2.5、溫室效應等環境保護領域的專用名詞,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人民關注的熱點。環境監測在污染減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調查、宏觀戰略研究、水專項等重點環保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據《2016-2021年中國環境監測儀器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環境監測工作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環境在線監測系統還在大規模建設階段,覆蓋面也將繼續擴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從事環境監測業務的企業共有約200家,大部分企業從事廢氣、廢水、環境空氣、地表水等在線自動監測系統的研制、生產、安裝、運營(含集成商)。其中,約有120家企業生產廢氣在線監測系統,約有80家企業生產廢水在線監測系統。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銷售收入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84億元上升為2014年的196.44億元。
一、環境監測儀器概況
環境監測是以環境為對象,運用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技術手段,對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關的組成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和系統的綜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環境質量的變化規律。其任務是要對環境樣品中的污染物組成進行鑒定和測試,并研究在一定歷史時期和一定空間內環境質量的性質、組成和結構,主要內容包括:大氣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土壤環境監測、固體廢棄物監測、環境生物監測、環境放射性監測和環境噪聲監測等。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政府環境監測網絡,包括覆蓋全國主要水體的地表水監測斷面(點位)及水質自動監測站組成的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環保重點城市建立空氣自動監測站點、酸雨監測點位和沙塵暴監測站組成了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手工監測和自動監測相結合的污染源監測網;同時,我國近岸海域也建成了環境監測網。為推進環境監測事業科學發展,需要近一步強化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地位,大力推薦環境監測的標準化和現代化建設,探索建立環境監測管理去國一盤棋、監測隊伍上下一條龍和監測網絡天地一體化的現代化環境監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