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旋風下,“互聯網+先進制造”被視為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的下一個風口。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

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實力居前
近10年來,廣州工業從過去的以輕工、紡織、食品等行業為主體的輕加工工業發展階段,邁進了以“大汽車、大石化、大船舶、大裝備”為特征的“海陸空”全面發展的適度重工業發展階段,裝備制造業產值從2003年的1253億元發展到2014年的7458億元,增長近5倍。
在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廣州市先進制造業實現了“兩個超60%”,2015年上半年,廣州先進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14.15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60%,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60%。尤其在前景備受看好的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方面,2014年產值規模近200億元,總體實力位居廣東省前列。
其中,裝備制造業較為集中的廣州開發區、南沙開發區、增城開發區3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帶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出錢出地”攻堅智能制造
下一步,為推動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廣州將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接軌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新趨勢,全面貫徹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未來將大力發展以工業機器人為典型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高端制造業,形成新的支柱產業。
在日前印發的《廣州市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5—2017年)》中,廣州提出2015年至2017年,廣州將安排3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工業轉型升級,其中,7億元支持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大發展,重點支持機器人零部件攻關、整機制造、系統集成及示范應用。同時,每年安排不少于333公頃(5000畝)用地指標專門支持工業項目,優先安排高端制造特別是裝備制造業項目。
除此以外,儀器儀表商情網從廣州市工信委了解到,自2015年起,廣州市財政連續三年安排專項資金,通過貸款貼息、后補助等方式支持企業實施擴產增效、設備更新和智能化改造等技術改造項目以及相關服務機構建設。在市戰略性主導產業發展資金等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對采購或租賃本市制造的工業機器人或及成套智能裝備的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套補助。在用地方面,則對投資額在10億元以上的先進裝備制造業項目,省市優先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