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北京2022年冬奧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如期舉行。2月18日,閉幕式完成了最后一次全要素彩排。北京冬奧會從盛大開幕到十幾天的比賽,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一片雪花的故事”“微火炬”等創意贏得了國內外觀眾的廣泛好評。
本次冬奧會除了中國健兒們的表現精彩非凡,中國科技的進步也值得喝彩!不少傳感器相關企業、院校和研究所為冬奧會的順利舉行,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提供基于超微型芯片的溫度計
本屆北京冬奧會上,由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研制的可穿戴式連續智能測溫設備應用于疫情監控。據悉,該設備中的測溫芯片只有小米粒大小,但精度達到 0.05°C,充電一次可以連續使用10天。使用者只需用創口貼或皮膚貼,將智能體溫計固定在手腕或腋下皮膚上,再用手機下載“安芯測”App并綁定該設備,體溫數據變化便會清晰展現在手機頁面中,可實現自動測量、自動上報后臺的功能。一旦發現體溫異常,遠端檢測人員便會發出預警。
據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官網介紹,該企業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海淀區人民政府推動成立,研究方向涵蓋邊緣計算芯片、新型傳感器、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等。
北京中關村智連安全科學研究院:“微芯樁”自動化邊坡安全監測預警系統
由天下圖公司和智連安全科學研究院聯合開展的北京市“科技冬奧”專項——“冬奧場館(地)巖土構筑物災害早期識別及自動預警應用示范”,為解除這些隱患提供了技術方案。
微芯樁智能傳感終端基于失穩動力學理論設計,采集靜態形變和振動特征等30多種參數,通過數據采集傳輸終端將數據實時傳輸至物聯網平臺,基于安全失穩模型綜合分析,實現對邊坡等巖土體的安全監測及早期失穩預警。
微芯樁
據官網介紹,北京中關村智連安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首家科技賦能、從事安全科學技術研究與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
航天科技十一院三所:我國首座體育風洞
2月5日晚,由范可新、曲春雨、張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組成的中國短道速滑混合團體以2分37秒348的成績率先沖過終點,為中國隊摘得北京冬奧會上的首枚金牌。在中國短道速滑這枚金牌的背后,有一個幫助運動員以完美姿態盡量消減風阻的訓練“神器”——風洞。2019年國家體育總局與航天科技十一院深化合作,由航天科技十一院三所設計并建造我國首座體育風洞。
參與風洞設計的航天科技十一院三所工程師鄭劉表示,在風洞中開展測試時,運動員會站或者吊在結合運動項目特點而設計的六分量傳感器上,當風洞制造的風以相當于運動員運動速度的風速迎面吹來時,就可以通過六分量傳感器測出不同動作姿態下阻力的變化。然后變化的數據會顯示在電子屏上,運動員和教練員就會知道,哪個動作才能獲得最小的風阻。
短道速滑隊員在體育風洞開展訓練畫面
奕動智能科技公司:高水平運動員運動表現分析系統
亦動智能科技公司研發的內嵌幾十片微型傳感器的高水平運動員運動表現分析系統,被中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隊采用。該系統主要通過套內嵌幾十片微型傳感器的動作捕捉緊身衣、緊身褲、鞋墊、手套來收集記錄穿戴者的肢體各部分的加速度、角速度等數據。
據官網介紹,海寧亦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E-MOTION)是一家提供專業級與消費者級無線運動捕捉技術以及智能整合解決方案的高科技公司。相比傳統的光學傳感器,應用慣性傳感器的智能服裝具備捕捉更準確、全天候、抗干擾能力強等更多優勢。
重慶大學:研發監測系統 隨時為臨時設施“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