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儀器儀表:“小而美”中的硬實力
在多個細分領域培育出一批“隱形冠軍”,成為全國產業創新重要策源地
利用太赫茲成像技術,能夠以微米級分辨率清晰呈現小鼠耳蝸內部三維結構,為全球聽力損失等耳部疾病的無創診斷開辟了全新路徑——近日刊發在《光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成果不僅再一次展示了太赫茲技術的快速發展,更又一次生動展現了儀器儀表產業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進步中的基礎性作用。
作為認識世界的工具和改造世界的基礎,儀器儀表向來被譽為工業生產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越往高端化發展,就越離不開儀器儀表的支撐。
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新一輪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在更加重視高端裝備的大背景下,首次在儀器儀表產業領域選拔出兩支“國家隊”——青島儀器儀表集群和蘇州高端科技儀器集群。
不同于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以及船舶海工裝備等產業的“大體量”“大塊頭”,青島儀器儀表產業以“小而美”為特點。沿襲自主創新的基因,青島儀器儀表產業闖出了一條國產替代的路子,成為全國重要的產業創新策源地。在創新內核的驅動下,青島在若干細分領域成長起一批“隱形冠軍”,構建起面向科學研究、工業自動化、應用服務的產業技術體系。
自主創新策源地
儀器儀表是檢測、測量、觀察和計算各種物理量、物質成分及物性參數的設備。作為基礎性產業,儀器儀表服務于千行百業,產業高度細分。比如按測量參數可以分為溫度儀表、壓力儀表、流量儀表、成分分析儀表等;按工作原理可以分為電子測量儀表、光學測量儀器、機械測量儀器等。
由于專業性強、門檻較高,儀器儀表也被比作“高端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經過數十年積累,我國儀器儀表產業規模已突破萬億,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國產替代上不斷取得突破,部分高端產品已經達到或者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儀器儀表產業在全球不斷突圍升級的進程中,青島貢獻了重要力量。自發展之初,自主創新就是青島儀器儀表產業的重要標簽。20世紀80年代,嶗山電子儀器實驗所參與研發的我國首臺國產化離子色譜儀、中航工業前哨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國內第一臺三坐標測量機相繼在青島誕生,由此奠定了青島儀器儀表產業發展的基調。
憑借初期發展的良好基礎和在海洋科研領域的優勢,青島在海洋儀器、電子測量儀器、離子色譜儀等細分領域不斷加快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的步伐,成為國內重要的創新策源地。
坐落于嶗山區的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突破浮標用海洋動力環境和海洋生態環境多參數現場高精度測量、系列浮標研制等關鍵技術,構建了我國海洋監測浮標技術體系,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中電科思儀是目前國內僅有的能夠在微波毫米波、光電、通信和基礎測量儀器領域全方位對標國際一流的電子測量儀器企業,實現了高端重大科學儀器和通用電子測量儀器的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
盛瀚色譜先后突破了多功能離子色譜技術、色譜質譜核心部件、分子泵國產化量產等行業技術難題,有力推動了離子色譜、液相色譜等分析儀器的國產化發展。
青島盛瀚色譜技術有限公司的實用實驗室。
任何產業的高端化進程都絕非一蹴而就。在很多儀器儀表高端領域,進口品牌仍然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國產品牌在性能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近年來,國家將儀器儀表與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等并列,明確為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所要發力的重點領域。
青島引導企業與本地29所高校和駐青科研院所在儀器儀表相關領域開展廣泛的產學研合作,同時,與中國計量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及高校保持著長期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儀器儀表產業具有典型的交叉性,不僅涉及門類眾多的實驗分析技術,還涉及電子、計算機、信息、軟件、自動化、精密機械、人工智能、核物理等多學科門類。新一輪科技革命驅動下,新技術噴薄而出,儀器儀表產業也在更多維度上加快創新。青島企業已在前沿方向上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