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女,著名微電子器件專家,2015年11月,她迎來科研人生的高光時刻,年僅46歲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時成為中科院最年輕女院士。
2022 年1月,黃如再次迎來她事業人生的高光時刻,擔任副部長級東南大學校長。
黃如主要從事微電子低功耗器件及工藝研究,在納米尺度新器件、超低功耗新原理器件、器件可靠性、關鍵共性工藝等方面做出系統性、創造性貢獻,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
黃如兼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副理事長,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
人淡如菊,潛心科研
提及人生與學術經歷,黃如坦言其并無曲折傳奇的故事,她云淡風輕地說:“搞學問的人就是要能沉下心來,默默無聞地進行研究?!?
回憶起中學時代的黃如,在她的老師們印象中,黃如向來是位性格文靜、品學兼優的“學霸“。正是由于她樸實、務實的性格特點,對其人生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
高三畢業后,“學霸“黃如被保送至東南大學的前身南京工學院。隨之,黃如于東南大學獲電子工程系微電子碩士學位后,進入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師從微電子領域的領軍人物王陽元院士。
讀博期間,在導師王陽元院士的指導下,黃如即開始潛心投入低功耗器件相關研究,并且擔任973重點項目中的一個子課題負責人。其后一直從事該領域的科研工作,時至今日,已經持續二十余載。
黃如博士畢業時,在人生抉擇的重要關頭,因了對北大以及微電子工作的熱愛,她果斷放棄出國深造機會,毅然選擇留校任教。
博士畢業后兩年,不到30歲的黃如便成為副教授。2002年破格晉升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從大學求學到留校任教,雖然始終身處大學校園,人淡如菊的黃如樂此不疲,她認為如此能夠心無旁騖地從事科學研究與教書育人。
沉潛大學校園,一門心思攻科研,腳踏實地干教學,黃如那順風順水的事業人生確乎水到渠成。
深耕微納,成果豐碩
黃如長期深耕微電子器件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國家和部委級獎勵。
近年來,面向高智能、低功耗類腦計算的神經形態器件廣受關注。這類器件可具備如同生物突觸或神經元的信息處理功能,這使得打造新一代類腦計算芯片乃至類腦計算機成為可能。
黃如率領課題組借鑒生物突觸工作的離子輸運動力學原理,不斷攻堅克難,終于成功研發了一種高精度模擬生物突觸多種短時程、長時程可塑性的突觸晶體管。除具有豐富的類生物突觸可塑性之外,該器件的單次突觸事件能耗達到與生物突觸相當的水平,對低功耗類腦計算電路和系統的實現頗具重要意義。
黃如課題組研發的該器件還具有極高線性度、對稱性和可與生物突觸比擬的超低功耗,表現出類腦電路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該項工作對于基于納米離子學從原理出發構建新型器件,也起到重要的啟發與推動作用。
“工作狂人”,天道酬勤
自從2014年,黃如擔任北京大學信息科學學院院長,其后成為北京大學副校長,乃至今年履新東南大學校長以來,管理、科研、教學兼顧,她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她的工作愈加繁忙。
黃如的博士研究生認為其導師是一個“工作狂人”,每天最早到辦公室,卻最晚離開。
黃如每天面對的工作雖然繁雜,然而她深感備加充實,她稱“因為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同類型的事情之間切換還有利于提高效率?!?
黃如向來對其統籌安排管理、科研、教學的能力頗感自豪。她認為縱使工作再忙,只要充分利用時間,注重提高效率,即便千頭萬緒,也能有條不紊,從容處之。
黃如長期從事科研教學,也深諳行政管理之道。她認為行政工作與科研工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些科研方法可以借鑒至管理工作,而管理方法又對開啟科研思路有促進作用,委實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