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睿創微納披露,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87億元,同比增長24.89%;歸母凈利潤1.12億元,同比下降58.28%;上半年整體盈利下滑有兩點,一是由于疫情放緩,市場對于紅外芯片需求放緩,二是由于疫情影響以及客戶采購計劃推遲,使得上半年特種裝備業務的進度受到影響,致使上半年收入較去年同期下滑。因此,睿創微納下半年面臨集中交付壓力的同時,仍需持續開拓新的市場領域。
不僅如此,截止今年H1,公司應收賬款賬面金額為6.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幅達16.24%。睿創微納表示,隨著企業業務規模的擴大,應收賬款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如果出現應收賬款不能按期或無法回收發生壞賬的情況,將面臨流動資金短缺的風險。
在行業宏觀環境中,隨著非制冷熱成像產品的廣泛應用,更大面陣規模、更小像元間距、更小封裝體積、更高集成化日益成為主流發展方向。當前,業內非制冷紅外芯片像元尺寸從最初的35μm迅速發展到了目前主流的12μm,并在向更小尺寸發展。
盡管睿創微納已經研發出了元間距8μm非制冷紅外探測器,但紅外熱成像技術仍屬于應用拓展階段,新的應用市場不斷涌現,產品研發要有較為雄厚的技術儲備作為基礎,以盡量縮短研發周期,快速推出新型產品,占領新的市場。
以上這些,對紅外熱像儀廠商的技術積累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睿創微納仍需持續進行研發投入以保持競爭優勢,如果未來技術及產品不能保持現有領先地位或新項目研發失敗,將導致盈利降低甚至造成虧損,將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搶灘海內外市場
根據Maxtech International及北京歐立信咨詢中心預測,2023年全球防務紅外市場規模將達到107.95億美元,民用紅外市場規模將達到74.65億美元。
在全球紅外民用市場領域,一直以來北美市場占據了全球紅外熱像產品強勢份額,歐洲和亞洲市場則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其中,美國FLIR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和銷售規模占據行業龍頭地位。但是正如前文所說,近幾年中國紅外熱成像企業正深入拓展至全球,且實力發展強勁。
全球紅外熱像儀調查機構Maxtech International統計,在2014年全球民用紅外熱像儀市場中,美國FLIR公司占全球市場份額40%,處于絕對領先地位,而中國高德紅外和大立科技分別僅占據全球3%的市場份額。6年后,在國際市場調研公司Yole Developpement發布的《2020年熱像儀和熱探測器報告》中,中國紅外熱成像企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總和已達到44%,實現了飛速的擴張。并且全球十強中,已有四家中國企業位列其中,分別是高德紅外、海康威視、睿創微納和大立科技。
在這樣的整體發展勢頭下,睿創微納持續拓展海外市場,主要集中于開拓全球工業視覺和安防市場。2022上半年報告期內,公司在海外市場的銷售收入依舊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實現境外主營業務收入5.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7.71%,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 49.16%。
盡管睿創微納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亮眼,但是出口的產品主要銷往歐洲和北美地區。今年8月9日,美國《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正式生效,美國希望以此推動芯片制造產業落地本國,試圖將中國排除在外,打造一個以自身為核心的半導體產業格局。面對可能出現的貿易環境變化風險,如果未來中國與公司主要的產品出口國貿易關系惡化,將會打擊睿創微納的海外市場,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因此,睿創微納在內的國內熱成像企業要謹慎對待。
在國內市場中,睿創微納在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高德紅外、大立科技、華中數控等民營企業。其中高德紅外由于進入行業較早,具備先發優勢。和專攻非制冷紅外熱成像探測器的睿創微納不同,高德紅外在制冷、非制冷領域均有技術布局,產品線更為全面。并且軍工業務占總業務比例70%,民用業務占比30%。而大力科技是我國我國少數擁有紅外熱成像技術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公司之一,其探測器像素層面領先國外水平。
整體來說,目前睿創微納在紅外熱成像領域的布局較為集中,主要針對探測器和機芯產品,相對高德紅外和大立科技兩家企業來說更專注于紅外產業鏈上游,利潤率更高,因此上市以后實現了較為快速的增長。
目前全球紅外熱成像技術主要應用于非民用領域,但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以及非制冷紅外熱成像探測器技術不斷進步,民用領域的應用市場也正逐漸開拓,應用場景也逐漸豐富。紅外熱像儀可以應用于新興經濟體中的安防監控、智慧城市、物聯網等領域,整體需求廣闊。在國內市場上,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與經濟持續增長,紅外熱像儀將在工業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工業生產中的工業檢測、AI、檢驗檢疫、消防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