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的數據只有2ZB,但在2025年,全球的數據已經達到175ZB。據IDC的預測,中國數據量增速最為迅猛,預計2025年將增加至48.6ZB,占全球數據圈的27.8%。
進入后數字化時代,隨著數字化轉型加快、數據量的快速增長,數據安全已經成為從國家、企業到個人都非常重視的問題。
在11月25日舉行的2022全球數商大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提到,近年來數據非法泄露和濫用,黑客攻擊侵襲數據系統等事件頻發,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利益、商業利益和公民個人等多方面數據主體的權益,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安全風險和監管挑戰。
(圖片來源:上海發布)
數據安全相關事件帶來的經濟影響也越來越嚴重。IBM 在2022年7月發布的《2022年數據泄露成本報告》顯示,單個數據泄露事件的全球平均總成本為435萬美元,為史上最高水平,比過去兩年高出近13%。
在數商大會分論壇“數據安全論壇”上,多位與會專家在提及數據安全時,都表示這是非常寬泛的一個領域,從數據跨境、工業數據安全、個人隱私等等不一而足。
隨著數字化、智能化對各個傳統領域的賦能加速,越來越多新的數據安全問題也在冒出。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副院長李玉峰表示,智能汽車正在成為新的移動端數據爆發點。隨著智能汽車的發展,車聯網的數據安全成為更迫切的問題。
在汽車的智能化之前,手機已經經歷了智能化的過程,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每人每天每部手機會產生1.5G的數據,當前汽車也走上了智能化、網聯化的進程,相比手機其復雜度更高。
“許多智能車型安裝了200甚至300多個傳感器,以某品牌汽車的傳感器配置為例,一共包括8個攝像頭,1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幾乎是一個360度無死角的一個感知系統,采集的數據是非常驚人的。”李玉峰表示。
其中,車主的生物識別信息、通訊錄、車內駕駛行為等數據涉及隱私采集,車外環境數據可能涉及敏感地域、關鍵人員與裝備等等。
“如果一個品牌幾十萬輛汽車,每天都在一個城市里穿梭大街小巷,采集各種數據,將這些數據匯總到一起將會產生巨大的全方位的價值?!崩钣穹灞硎?,這樣的數據安全事件影響也會更為重大。
車聯網的數據安全影響的不只是數據,黑客通過篡改關鍵數據還將影響駕駛安全。目前,智能汽車已經發展到擁有五六十項控制權,正在逐步走向網絡的遠程控制。如果黑客修改OTA的配置數據,或者直接修改遠程駕駛指令,都可能影響駕駛安全。
知名汽車網絡安全公司Upstream Security發布的2020年《汽車網絡安全報告》顯示,自2016年至2020年,汽車網絡安全事件的數量增長了605%。對近10年的接近1000個汽車網絡安全事件的統計結果顯示,由于網絡安全問題或者網絡攻擊問題帶來的數據安全和隱私泄露事件占比是最大的,達到39.9%。
不過,上海市數據交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邵志清對第一財經表示,并不存在絕對的數據安全,沒有任何人能做到。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如何用最好的技術保證適度可控的安全、風險可控則是可以期待的。
除了技術外,數據安全最核心一塊是制度,“以前認為安全的,現在不是那么安全了,因為通過大數據的關聯,可以通過畫像暴露出更多信息;反過來也一樣,可能傳統認為不安全的,現在可以通過技術做到安全。”邵志清對第一財經表示,怎樣從制度層面進行跟進以保證安全也非常重要。
周漢民同樣在大會上提到,以數字引領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更加注重數據安全的保護。制定數據安全保護戰略規劃,強化數據數據安全保護制度設計,為具體的安全政策與執行提供根本遵循,確立數據安全法制觀念,在當下已是刻不容緩,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