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如糖尿病一類的慢性病,可以又傳感器來持續的收集與管理病人的血糖數據從而來進行更精準的診斷與治療;
人工智能在藥物與診斷領域中最令人期待的好處,大概是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誤診或人為因素所造成的無效診斷與錯誤的治療方案.
未來的技術與工業
持“破壞性創新”觀點的人認為,隨著技術會消滅一些工作,自然會產生新的行業和工作機會。反觀過去的幾百年,破壞性創新總是這樣的路數來不斷的推進技術的疾病。然而自動生產與人工智能帶來的沖擊將不可同日而語。隨著傳統產業的公司灰飛煙滅,新的公司代替了他們的位置,就像YouTube這樣雇傭了很少的員工,卻擁有著驚人的估值。
3D打印:幾乎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成為3D打印的原料,從餅干到人類組織,無所不包。因為這種打印技術可以“生產”出任何產品,這種自動化的技術的顛覆作用遠大于其刺激就業的作用。
自動駕駛汽車:有了自動駕駛汽車之后,人們只要租或者雇一輛可以自動駕駛的汽車就可以了,也就沒有必要去買一輛汽車。如果汽車的產權模式遭到了沖擊,想想后果吧。汽車代理體系,汽車售后維護與保養體系以及加油站;這些龐大的傳統體系都首先需要革新;隨之而來的還有與汽車行業緊密相關的制造業、保險行業等等都將以Google這樣的公司為中心。
消費者是經濟增長的動力還是威脅?
科技進步對經濟的影響將更為深遠。隨著工作崗位整體縮減,機器將搶走人們的收入從而削減了消費者的購買力。畢竟,機器不可能成為消費者,機器將不可能產生能夠帶動經濟發展的強大需求。
以美國的市場經濟為例,例如消費電子、健康醫療以及汽車行業能夠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我們以前講收入差距過大會是很嚴重的問題,畢竟少數的有錢人他們的購買力也是有限的。正在趨向成熟的機器人與自動駕駛技術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帶來更為嚴重的后果。持反對意見的人提出,工業機器人會提高制造業的效率進而降低產品的價格,因此即使低收入群體也會保持穩定的購買力。事實上,商品價格走低會帶來另一個嚴重的后果,那就是一個激增的失業率與通貨緊縮同時存在的現象。
超級智能與奇點
當代的頂級科學家紛紛警告機器人將會給經濟與就業帶來的威脅。如果人工智能能夠進化到擁有類似與人類意識的AGI階段時,機器就能夠產生想法,能夠感知到它們的存在,能夠彼此進行對話。如果摩爾定律繼續生效的話,具備AGI的機器將很快碾壓人類的智商并且可以輕易地將人類的文明摧毀-而這個時刻來臨的時候,就是奇點。當然事實是,這種狀況不會輕易地出現,因為畢竟這背后需要有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工作、需要有足夠強大的經濟支持。
新的經濟模式
在機器人時代,就業市場將是金字塔狀而非階梯狀。在金字塔的頂端將由一小群具備獨特技能的專家和企業家占領。而金字塔的底部則是由大量的人從事著重復性操作性的工作。盡管很明顯,自動化的機器人將會侵占金字塔底部的那類重復性工作;然而事實情況是那些看起來很安全的金字塔頂端的工作也將被人工智能所侵占。更糟糕的是,面對這一窘境,目前似乎沒有很好地解決方案:
更多的教育:教育從前是判定金字塔尖的一條康莊大道,然而現如今高等教育已經越來越讓人失望了。研究顯示,美國的大學畢業生要么就是沒有達到崗位的要求,要么就是遠高于崗位的要求;而隨著越來越多人有機會接收到高等教育,其影響作用也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