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江陵縣疾控中心國家血防基地辦主任 李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事業在黨和人民事業中始終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戰略作用。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過去十年,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但也要看到,我們科技創新能力與一些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
科學儀器設備是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基石,當前現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來越依賴于先進的科學儀器。通過對相關高校、院所、企業實地走訪調研,我發現,相關單位科學儀器設備嚴重依賴進口,容易受制于人,國產科學儀器設備極易陷入“越落后越不用、越不用越落后”的發展怪圈。
出現這種現狀,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自主可控意識不強,對生產國內首臺(套)科學儀器設備缺乏足夠的耐心,不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二是研發能力不強,對工程化、可靠性、應用方法等方面研究不夠深入,對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需要的關鍵元器件、配套精密加工、特種材料等的研發能力不強;三是國內大型企業涉足科學儀器設備研發者寥寥無幾,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企業造血能力不足、產品迭代升級緩慢;四是人才儲備不足,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需要有一批復合型高技能人才,但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尤其需要在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和應用實踐中培養,這是我們目前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包括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我們要深刻領會黨對科技自立自強的新部署,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我認為,高端科研儀器的自主研制水平是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相關部門應將科學儀器設備自主開發和應用,擺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突出位置,進行系統部署,盡快解決一批科學儀器設備“卡脖子”問題。
第一,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作用。引導和支持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科技創新中領跑,加強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實現科學儀器設備“從0到1”的突破;鼓勵相關科研人員結合前沿技術研究需要,對成熟的商品儀器進行功能開發和創新,形成新的關鍵部件。
第二,強化人才儲備。鼓勵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加強儀器儀表學科建設,開設科學儀器設備研發和應用相關課程,強化實驗教學,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鼓勵相關單位設立科學儀器設備實驗技術基金,支持實驗技術人員加強測試新技術新方法研究,造就一批科學儀器設備開發應用的行家里手。同時進一步加強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已在國際科學儀器設備公司工作多年的人員回國效力,以“站在巨人肩膀上”實現突破,不斷推進高水平科學儀器設備創新。
第三,鼓勵購買應用國產科學儀器設備。完善政策措施,對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購置國產科學儀器設備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優惠。鼓勵相關單位采取聯合共建應用中心等方式,加強首臺(套)科學儀器設備應用和示范工作,促進設備不斷迭代升級。
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當前現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來越依賴于先進的科學儀器,因此必須不斷提高高端科研儀器的自主研制水平,需要多措并舉,讓我國高端科研儀器的研制和應用之路越走越寬。
(采訪整理:檢察日報 記者蔣長順 通訊員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