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美國多部門因自動駕駛對特斯拉進行調查,掛在官網的自動駕駛宣傳視頻也被爆出造假。數據顯示,美國涉及輔助駕駛系統的汽車事故,特斯拉占近7成。
·龐大的銷量和自動駕駛里程構成了巨大的基數,即使事故概率極低,乘上百萬量級的基數,也會是一個顯著的絕對值。
·自動駕駛落地艱難已成行業共識,隨著馬斯克罕見公開承認困難后,特斯拉自動駕駛的宣傳、研發開始發生微妙的轉向。
1.特斯拉自動駕駛之殤
馬斯克口中,“特斯拉絕對第一,用望遠鏡也看不到第二名”的自動駕駛技術,正被美國多部門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1月28日,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在調查馬斯克在特斯拉自動駕駛聲明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他是否可能不恰當地作出了前瞻性陳述。同月9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負責人表示,該機構正在非常迅速地推進2021年8月啟動的對于特斯拉自動駕駛事故的調查進度。
據海外專門統計特斯拉事故的網站Tesla Deaths數據,截至2023年1月,特斯拉事故共造成348人死亡,其中因自動駕駛故障直接原因導致死亡的有19人。
特斯拉一直在NHTSA的關注名單上,自2016年以來,NHTSA已經啟動了41項與特斯拉自動駕駛相關事故的特別調查,僅2022年就有8項。
NHTSA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自2021年7月以來,共有約400起涉及輔助駕駛系統的汽車事故,其中與特斯拉有關的為273起,占比近7成。該機構還發布了一份特殊碰撞調查清單,在48起事故中,有39起涉及使用自動駕駛的特斯拉,這些車禍中有19人喪命。
特斯拉自動駕駛軟件總監阿肖克·埃盧斯瓦米(Ashok Elluswamy)早前的一份證詞在最近披露,該證詞是為2018年前蘋果工程師致命車禍而起訴特斯拉所提供的。
阿肖克承認了2016年特斯拉用來宣傳自動駕駛技術的一段視頻為虛假視頻。在視頻中,一輛Model X在路上行駛,在路口和紅燈前可以準確停車,車輛也可自動停至停車位,全程下來,駕駛員的雙手都沒有觸碰過方向盤。
馬斯克曾在推特上力推該視頻,稱“特斯拉自己開車(完全沒有人的介入)穿過城市街道到高速公路再到街道,然后找到一個停車位。”該視頻也一直掛在特斯拉官網上用以展示FSD功能(Full Self-Drive,完全自動駕駛),直到被曝出造假后才被下線。
這段視頻發布之初曾在業界和用戶中引起轟動。但多年后阿肖克透露了這段視頻背后的真相:“車輛并非是完全自動駕駛狀態,而是在一段規劃好的預定路線上行駛,司機也參與了駕駛,在停車時還撞上了護欄。”
一位憤怒的車主在馬斯克推特下留言,“我正是看了這個視頻買的特斯拉,現在你告訴我這些都是假的?”
這段被用以宣傳FSD的視頻
被曝光“造假”后已從官網撤下
2.為什么事故“總”發生在特斯拉身上?
首先是基數問題。特斯拉龐大的銷量和自動駕駛里程數都遠高于其他車企,即使事故概率極小,乘上百萬量級的基數,也會是一個顯著的絕對值。
美國是特斯拉事故出現最多的地區,而特斯拉在美電動汽車銷量屬絕對領導地位,2022年,特斯拉在美國新注冊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為65%,2021年和2020年同期則分別為72%和79%。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較美國競爭更加激烈,2022年特斯拉在中國銷量近44萬輛,占新能源汽車市場7.8%份額,但銷量仍高于“蔚小理”之和(約37.5萬輛)。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里程積累也是車企之最。早在2018年,特斯拉即宣布輔助駕駛累計里程超過48億公里,而國內最看重自動駕駛技術的小鵬,2022年9月公布的輔助駕駛里程為1.4億公里。
除足夠龐大的基數外,馬斯克在對自動駕駛技術路線的選擇上也堪稱劍走偏鋒。在自動駕駛領域,目前兩套主流方案是純視覺方案和“視覺+激光雷達”。馬斯克是為數不多堅持純視覺方案者,他甚至激進表態:“只有傻瓜才用激光雷達”。
在馬斯克的設想中,既然人能依靠視覺開車,汽車也可以做到。純視覺方案依靠的是遍布車身的8枚攝像頭,它就像人類的眼睛一樣,能夠模仿人類開車,先用眼睛(攝像頭)看見一切路況信息,再交由大腦(AI)處理,最終做出操控動作。
但眼睛有的缺點,攝像頭一樣有。比如在惡劣天氣(強光、黑暗、雨雪等)下,“眼睛”就會發生誤判。在涉及特斯拉自動駕駛的事故中,曾多次將白色的卡車識別為天空,或者在強光下無法識別路況。
而激光雷達的優點是能更精準地測距,可以在比較極端的情況下(強光、黑暗)完成任務,目前大多數主流車企采用“視覺+激光雷達”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但缺點也非常明顯:成本高昂,且依然受極端天氣影響(沙塵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