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娜副司長說,要不斷提升儀器儀表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形成高端測量核心競爭力,促進儀器儀表產業鏈現代化,助力我國儀器儀表產業邁向世界先進行列。
具體做法:
一是要加快儀器儀表產業計量短板攻關,完善儀器儀表產業自主可控量值保證體系,推進實現計量基準、計量標準、關鍵設備國產化替代。研發一批高精度、高效率、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的通用和專用儀器儀表,培育一批高端儀器儀表先進制造企業。
二是要不斷激發儀器儀表企業創新活力。支持有基礎、有條件的儀器儀表龍頭企業承擔重大攻關項目,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微企業共同解決儀器儀表產業的關鍵部件、功能材料、共性技術等技術瓶頸,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儀器儀表產業集群。
三是要積極培育儀器儀表產業計量發展生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第三方檢測機構、企業等建設儀器儀表相關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打造集生產、計量、測試、培訓、咨詢等為一體的產業計量測試一攬子協同服務平臺,打造儀器儀表特色產業園區,促進儀器儀表全產業鏈技術升級和協同創新,引導計量技術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優先使用國產儀器儀表,逐步形成國產儀器儀表應用的良好生態環境。
產業集聚
打造儀器儀表“金湖品牌”
觀察員了解到,儀器儀表是金湖的傳統優勢產業,起步于上個世紀70年代。從幾家到上千家,經過多年發展,集聚效應逐步形成,目前已成為金湖工業經濟的特色和增長極,向專業化、個性化、智能化、成套化發展。隨著江蘇省工業物聯網裝備(熱工儀表)計量中心落戶金湖,更為該縣儀器儀表產業在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涵蓋技術開發、成果轉化、人員培訓、出廠檢測等多方面的優質、先進服務和產業整體的便利,產業成果將進一步得到彰顯。
目前金湖儀器儀表主導產品也從石油裝備配套儀表拓展到溫度、壓力、流量、液位、顯示控制等五大類168種,并逐步向成套智能化系統拓展;主要市場也從最初的縣內市場,走向歐美、拉美、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各類企業擁有有效專利1381項,承擔省市科技項目18個,入選江蘇省新技術新產品推廣目錄12項,通過江蘇省級新技術新產品鑒定6個。堅持以“智改數轉”賦能企業轉型,擁有江蘇省星級上云企業11家,國家兩化融合貫標企業10家,紅光儀表創成江蘇省智能車間,為以“多品種、小批量、高精密”為業務特點的儀器儀表企業樹立了智能化生產的標桿。
金湖縣針對儀器儀表特別是智能儀表制造企業存在的“小而活”、高成長的特點,建設湛鋼(江蘇)智能儀表產業園,打造初創型、科技型儀器儀表企業孵化平臺。瞄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方向,聚焦產業發達地區,組建儀器儀表產業招商小分隊,大力實施駐點招商、以商引商,目前已簽約億元以上項目8個、2000萬至1億元高科技項目3個。
多說一句
儀表儀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小小的一塊儀表,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朱美娜指出,儀器儀表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社會生活的物化法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制造領域,只有通過測量才能知道產品哪里不合格;只有通過大量測量數據的積累,才能找到產品不合格的根源;只有建立起基于在線傳感與儀器的工業互聯網,才能建立起智能裝備和智能工廠,才能實現智能制造。在醫療領域,沒有精準的診療儀器,就無法實施精準醫療。在環保領域,沒有成千上萬的分布式傳感器,就無法及時準確的獲取大氣、水、土壤等環保監測信息。同樣,沒有遍布于城市水、電、氣、交通等設施和千家萬戶的各類網絡化傳感器,就無法實時獲取海量監測信息,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就無法實現。
近年來,我國儀器儀表產業整體上還處于中低端水平。基礎研究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匱乏、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低、高端儀器儀表和核心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嚴重制約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制造強國戰略的實施。所以,強化儀器儀表產業對制造業的支撐保障作用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