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鮑筱蘭 3月14日,為深入貫徹落實加強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方針。《濺射技術在高精度力學傳感器上的應用》技術研討會在東南大學召開。
此次技術研討會校企合作,協同創新,實現科技儀器設備的自主可控搭建平臺。由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力觸覺感知與交互專業委員會與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南京分會主辦,聯公精密測量技術(合肥)有限公司協辦。
在研討會上,聯公精密測量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學家,馬蒂亞斯與聯公精密測量聯合創始人陳方先生首先介紹了當前德國同行在力學傳感器制造領域相對成熟的技術,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宋愛國隨后介紹了團隊在力反饋應用技術當中所作出的進展。中國航天科技44所與江蘇省計量院的專家們同時參與了會議。
(從左到右分別為,聯公精密測量聯合創始人陳方,首席科學家馬蒂亞斯,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宋愛國教授。)
2022年國金證券的一份調研報告指出,中國科學儀器市場的國產化率只有5%。而現在更加火熱的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率是18%。科學儀器屬于國產替代難度系數最高的領域之一,業內普遍認為需要5-10年的攻克時間,而科學儀器的高端市場更是完全被外資品牌壟斷,形勢非常嚴峻,而其“卡脖子“的難點在于儀器核心的傳感器以及配合高端傳感器的經驗算法。
東南大學與聯公精密測量有限公司未來會攜手將一種新型的濺射技術引用到力學傳感器的制造工藝當中,此項嘗試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傳感器使用的環境要求,對高低溫,真空高壓,高輻射,潮濕腐蝕等惡劣環境,針對當前的航天領域,半導體制造領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避免核心零部件頻繁替換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聯公還即將突破高精度實驗室稱重儀器的完全國產化。
據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開始,在中國工業市場,國產替代的旺盛已逐漸體現,而企業與高校同心協力,發揮各自的優勢,可早日實現用我國自主的研究平臺、儀器設備來解決重大基礎研究問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