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由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光明區政府、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主辦的“光明·全球傳感器發展大會”,在光明云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大會以全球視野聚焦產業發展新格局、新動向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國際國內傳感器領域的200余名嘉賓齊聚一堂,分析行業趨勢,分享科技成果,探討合作路徑。
光明區委書記蔡穎,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華平,光明區委常委、副區長沈華新,以及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德國傳感器與測量技術協會、德融寶、西門子、柯力傳感、和而泰、漢威科技、京東方、安培龍等多個行業組織和龍頭企業的負責人出席大會。
這也是繼2022年11月的首屆中國傳感器與應用技術大會之后,光明區舉辦的又一備受矚目的行業盛會。
市區聯動,打造智能傳感器產業高地
光明區委書記蔡穎在致辭中表示,光明是深圳最年輕的行政區、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正在全力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這里創新動能澎湃、品質生活可及、人文活力迸發,已經成為企業青睞、人才向往的發展熱土和幸福家園。近年來,光明堅持產業立區、制造業強區,聚焦打造智能傳感器“產業集聚發展先鋒區”“核心技術重要策源地”,著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力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在產業鏈方面,光明區擁有歐菲光、信泰光學等一批龍頭企業,以及紐迪瑞科技、美思先端電子等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布局建設了大灣區智能傳感新型產業社區,可供應高品質產業空間超200萬平方米。在創新鏈方面,光明正在打造異質異構硅基光子芯片工藝平臺、高端科研儀器研究中心等5個創新平臺,布局建設大灣區首條產能3000片的8英寸MEMS中試線,可為企業突破光電子芯片技術瓶頸提供關鍵支撐,加速成果產業化進程。在資金鏈方面,落地總規模150億元的光明科學城母基金、總規模50億元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基金,推出總規模100億元的光明科學城科技金融專項資金計劃,可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等階段的融資需求。在人才鏈方面,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深圳理工大學以及引進落地的南方科技大學光明高等研究院,重點培養集成電路、智能工程、新材料等領域人才,可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源源不斷的創新源動力。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華平指出,光明區是深圳市智能傳感器產業布局的重點區域,承載著中試熟化與產業化示范的使命,目前,市級MEMS中試線、智能傳感器產業基金等重要產業資源已經明確落戶光明。2022年11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與光明區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推進包括智能傳感器在內的先進制造業重大項目在光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光明區委常委、副區長沈華新在會上重點介紹了光明區智能傳感器產業的概況、政策和空間等。據悉,當前光明區重點圍繞設計、制造、封測、應用4個領域進行產業布局,強化國際協同、應用牽引,著力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實現集聚發展,打造良好生態。值得關注的是,光明區為智能傳感器產業“量身定制”的關于支持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已于日前出臺,對企業最高補貼金額可達5000萬元。
招大引強,構建智能傳感器產業生態
針對智能傳感器產業重點領域、關鍵節點,光明區聚焦強鏈補鏈,重點引進一批擁有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的傳感器企業,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突破式發展。
大會現場,光明區政府與寧波柯力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約,德融寶中國區總部、德融寶傳感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揭牌。據悉,柯力傳感是全球稱重領域物聯網研發與推廣應用的主要引領者之一,擬在光明區建設研發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德融寶是目前全球最大智能傳感器產業數字平臺,其在光明的落戶,可為全球傳感器企業在深圳組成“分布式”的科研創新提供數字化平臺,并為資源流動及技術和信息共享提供有力支撐。
主題演講環節,德國傳感器與測量技術協會主席Peter Krause、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原烽、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紅軍、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執行董事張少標、寧波柯力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柯建東、西門子四方維亞太區總經理洪子倫、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偉等分別發表主題演講,進行了精彩的觀點分享。
第四屆“感知領航”優秀項目征集活動也于會上正式啟動。據介紹,該評選專注于技術創新和行業應用,發掘智能傳感器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幫助企業提升品牌價值,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鏈上下游的融合創新和產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