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外對我國高科技限制已經從芯片拓展到了傳感器領域,傳感器作為制造業基礎,承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3月27日,在廣漢舉行的“科創中國”德陽智能傳感器產學融合會議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九院七〇四所副總工程師陳青松談出隱憂。
但讓陳青松興奮的是,位于廣漢的德陽高新區正在打造“中國西部傳感谷”,且已集聚了國內大型制造業,奠定了國內智能傳感產業發展基礎。“‘西部傳感谷’從傳感器的研制、應用、產業推廣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相信在當地政府、當地企業、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智能傳感產業必將在德陽開花結果。”
作為一個全國性的大型會議,當天,吸引了300余知名行業領袖、專家學者、業內企業家匯聚廣漢,就共建西部傳感產業高地積極建言獻策,把脈問診,為廣漢智能傳感產業競速新賽道發展賦能添翼。
此次會議將為德陽廣漢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引才聚智作用,研討智能傳感器產業技術發展,提供精準服務,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助力德陽高新區高位推動“中國西部傳感谷”建設。
同時,“科創中國-會地聯合創新中心”在會上簽約揭牌。該中心的成立,將加快傳感器技術創新,吸引更多產學研機構參與西部傳感谷建設,促進國家傳感器產業創新發展。
“科創中國-會地聯合創新中心”揭牌
智能傳感產業前景大
此次會議上,不少參會專家都表達出對智能傳感產業的看好,紛紛提出,當前智能傳感產業已經進入產業化應用和規模化發展的快車道。
“特別是伴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持續深入,各車企都在全力備戰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提升對環境和汽車系統的感知控制水平,由此也催生了對傳感器等汽車零部件的巨大需求。”一位參會專家表示。
縱觀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全球信息技術發展正處于跨界融合、加速創新、深度調整的歷史時期,呈現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新特征。
隨著制造業向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發展,智能傳感器作為與外界環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來源,市場應用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已成為決定未來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與基礎之一。
“傳感器市場已逐漸邁進多元化階段。受汽車、工業自動化、醫療、環保、消費等領域的智能化、數字化市場需求的持續帶動,傳感器作為重要的基礎電子元件,得以快速發展。”陳青松談道。
會議現場
德陽優勢得天獨厚
作為老牌工業制造城市,德陽和廣漢的工業基礎雄厚。
“因此,德陽發展傳感器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陳青松表示,目前,德陽傳感器企業處于起步階段,德陽有制造業的基礎,制造業很多方面都需要通過傳感器達到性能的提升,極大促進制造業效率,包括產業的發展。
同時,通過高校前沿的研究,產學融合的助力,工程院所應用化實踐,以及當地制造業的應用,幾方面結合產業鏈條就能夠迅速建立起來。“未來,智能傳感產業不僅在德陽,在全國,全世界都有著非常強大的市場前景可期。”
對此,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秘書長張莉也贊同說,下一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將在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與德陽市、廣漢市、德陽高新區開展多種合作,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和傳感器產業發展。
身為德陽本土企業,四川省東宇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很有發言權。
作為22年一直致力于機器智能基礎研究及應用開發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物聯感知系統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發電、變電、輸電和配電等電力系統。
公司副總經理郭喬表示,“通過不斷接觸到傳感器的一些先進技術,結合我們目前擁有的產能,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在傳感器研發方面的力度,促進產品不斷更新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