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將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引發韓國民眾強烈的擔憂焦慮情緒。據報道,因為擔心各類海產品會受到核輻射影響,危害身體健康,不少韓國民眾選擇購入“便攜式放射性檢測儀”。
市面上檢測儀多種多樣,商家稱需求在不斷增加
韓國一公司職員A近日在網上購入了一臺價值3萬韓元(約167元人民幣)的便攜式放射性檢測儀。隨著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日期臨近,A對食用生魚片產生了擔憂。A說,看到廣告宣傳用檢測儀可以檢測魚身上是否有輻射,于是選擇了購入該儀器,“如果能夠檢測出沒有輻射,就可以放心食用”。
經營生魚片店的B最近也花費300萬韓元購買了便攜式放射性檢測儀。因為福島核污染水事件引發的爭議,光顧的客人越來越少,B一直在考慮轉行。后來,B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一則視頻,稱一家生魚片店在用便攜式檢測儀對魚進行放射性檢查后,顧客增加了。于是B購入了檢測儀,將其視為“最后一根稻草”。B還認為,應該向客人們也廣泛宣傳使用放射性檢測儀。
在韓國,對放射性檢測儀等設備的需求還在不斷增加。首爾銅雀區鷺梁津水產市場方面表示,正在配備便攜式放射性檢測儀來進行水產品檢查。首爾城東區也向區內35所學校食堂投入300萬韓元預算,用以購買便攜式放射性檢測儀。某銷售放射性檢測儀的企業表示,由于擔心福島核電站污水排放帶來的影響,有關水產品放射性檢測儀的購買咨詢大幅增加,“特別是生魚片店經營者和水產業者,需求很大”。
對魚類等各種水產品產生的食品安全擔憂在韓國蔓延,不少市民和個體戶都開始在網上購買便攜式放射性檢測儀等檢測輻射的產品。但有專家警告說,這可能是一種市場營銷手段,借不安心理來銷售未經驗證的產品。
目前,韓國的網上購物平臺正在銷售多款便攜式放射性檢測儀。商家稱,這些檢測儀不僅可以測出服裝、食品,甚至可以檢測出空氣中是否有放射性物質。市面上的檢測儀從圓珠筆蓋到手機大小,大部分都可以隨身攜帶,價格在3萬韓元至300萬韓元不等。銷售檢測儀的相關人士解釋說,把檢測儀靠近水產品,就可以檢測出放射性物質,也就是說,如果檢測結果正常,就可以放心食用。
專家解釋:便攜式檢測儀無法檢測魚類內部輻射
市面上銷售的放射性檢測儀真的能檢測出水產品中的輻射嗎?
實際上,被核污染水浸透的魚,在帶皮的情況下,也有可能無法檢測出輻射。韓國食品藥品安全處在檢測放射性元素時,也要去除魚皮,將樣品切碎后放入專門檢測儀器中3小時左右的時間。有人指出,只是把便攜式放射性檢測儀放在魚身上,很難準確檢測出結果。
有專家解釋,如果想用便攜式放射性檢測儀檢測出水產品受到核污染,被檢測的水產品至少要受到每公斤5000貝克勒爾(衡量放射性物質或放射源的計量單位)的輻射污染。而食品藥品安全處規定的標準值則是每公斤100貝克勒爾。另外,這些便攜式檢測儀只能檢測出物體表面以及空氣中不具有危險性的輻射。
專家還指出,這些檢測儀的更換周期也很短,使用6個月到1年時間就需要重新校準儀器。通過二手交易購買的儀器有可能無法正常啟動。
韓國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已持續一個月之久。人們大量囤積食鹽已導致食鹽供應短缺嚴重。韓國政府被迫釋放食鹽庫存,來穩定食鹽價格。據報道,除了食鹽,韓國民眾還開始囤積紫菜、裙帶菜、鳳尾魚等水產品。盡管韓國政府自2013年起就禁止進口福島地區的海產品,并于最近宣布維持禁令,但消費者仍然擔心這些核污染水會流入日本領海并影響海洋生物。
與此同時,也有些企業見縫插針,利用消費者的不安心理來營銷。近日,韓國一保險公司以“因污水排放,國內癌癥發病率將提高”為宣傳,推銷癌癥保險。銷售食鹽、海帶等水產品的企業也在增加,他們稱自己銷售的是“核污染水排放前的最后一批”,來引起消費者的不安。
對此,韓國政府表示,將密切關注那些沒有科學依據、制造消費者焦慮的商業行為,一旦在此過程中發現有違反消費者保護法的行為,將采取嚴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