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彭新
汽車芯片巨頭博世半導體部門在華發(fā)布多款傳感器新品。在上海舉辦的慕尼黑電子展期間,博世面向中國市場推出四款傳感器,包括氣壓傳感器、磁力計、顆粒物(PM2.5)傳感器和可編程AI智能傳感器,可用于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市場。
博世傳感器部門Bosch Sensortec亞太區(qū)總裁王宏宇介紹,作為博世集團子公司,Bosch Sensortec成立于2005年,在MEMS(微機電系統)市場有重要地位,廣泛用于汽車和消費電子市場,比如平均每部智能手機會內置5個MEMS傳感器,使拍照更穩(wěn)定且方便導航。目前,博世在消費類和車用MEMS市場均排名全球第一,在汽車專用芯片領域排名全球第五,車用功率半導體排名全球第二,除半導體器件外,博世還會提供車載半導體IP(知識產權)授權。
四款新傳感器顯示博世在傳感器領域技術功底,博世傳感器部門Bosch Sensortec全球戰(zhàn)略及市場負責人Sebastien Threond介紹,此次發(fā)布的顆粒物(PM2.5)傳感器BMV080,可在不同的設備之上用作空氣質量檢測,如智能空氣凈化器、可穿戴設備等,其最大特點為遠小于市場同類產品的450倍的體積,因此更適合用于可穿戴類消費產品。此外,諸如可編程AI傳感器BHI360和BHI380,可用于手勢檢測和活動識別、3D音頻頭部定位等,特點是低功耗等。
在發(fā)布會上,博世展示了其傳感器產品與中國公司合作成果,由智能鞋公司“微隊”推出的足球鞋套件中內嵌博世慣性傳感器,當運動員踢球的時候,傳感器可以記錄運動員姿勢等數據信息,協助運動員提高足球技能。
作為汽車半導體巨頭,Bosch Sensortec早期瞄準車用半導體,但在2000年代初所生產的MEMS逐漸轉向消費電子用途,原因是諸如手機等消費類電子產品出貨大增,也間接促使其作為博世集團子公司獨立運營。王宏宇回顧稱,早期消費市場對MEMS用途較少,Bosch Sensortec內部多是汽車部門支持消費部門,但經歷近十年后,這一趨勢得到逆轉。
“從2015年開始,我們開始看到消費市場反哺汽車,”王宏宇稱,手機等消費產品對集成化的電子器件要求更多,如六軸傳感器等,對原有汽車市場技術要求更高,但隨著自動駕駛等技術落地,汽車對于集成化電子器件需求跟上,而博世已經在消費端的產品布局上做好了準備。此外,在低功耗領域,博世已在消費端積累大量低功耗設計經驗和積累,這些能力博世也將反哺給汽車市場。
但2022年至今,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需求驟降,產業(yè)步入下行周期,對博世在消費端半導體產品需求造成沖擊。Sebastien Threond告訴界面新聞,半導體行業(yè)具備周期性特點,當前行業(yè)現在處于周期調整的階段,但是從未來來看,博世認為對于傳感器的需求會不斷地增加。
目前,博世較看好中國物聯網市場增長,王宏宇稱,2022年博世在中國研發(fā)費用達100億人民幣,過去十年間累計投資500億人民幣。2021年對其蘇州廠進行擴產,順應全球半導體的趨勢。Sebastien Threond稱,博世認為未來物聯網的很多發(fā)展創(chuàng)新將在中國市場發(fā)生,因此會加大對中國市場投資并滿足消費者需求。
經歷新冠疫情以來的“缺芯潮”后,博世亦在布局供應鏈穩(wěn)定性,經歷近年的產能擴充后,王宏宇介紹,至今年年初,博世內部的產能已經到了比較健康的水平,也為未來更好的供貨做了更多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