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為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市場普遍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在中國股市,多只人形機器人概念股票紛紛上漲,從市場到資本,目前中國智能機器人產業已開始爆發,根據麥肯錫預測,長期來看,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可達120萬億級別,是一個嶄新且空間龐大的藍海市場。據艾瑞咨詢預測,2021年到2025年國內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的年平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0%,2025年中國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接近千億。
多家證券公司研報認為,傳感器是機器人重要組成部分,價值量或僅次于關節模組。傳感器市場高增長率表明機器人對于傳感器有強烈需求——在近期暴漲的股票中,既有多只來自傳感器產業鏈的股票。
此外,國產機器人企業更傾向于打造可控的全產業鏈,將對國產傳感器、減速器等上下游有旺盛的需求,這是國產高端傳感器的時代機遇。
分析稱,我國傳感器領域中,規模效應更強的領域,或率先實現國產替代。中國消費類電子的傳感器,由于市場的拉動,近十年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工業領域,部分低端領域已有成功案例,但高端產品目前卡脖子情況仍較為嚴重,國產替代之路任重道遠。未來人形機器人如果能夠達到消費品級別的體量,可能推動細分板塊的國產替代加速。
在人形機器人的快速發展中,或將會帶動新型柔性傳感器加速落地。詳細分析見下文。
把握時代機遇!布局人形機器人相關傳感器領域,有望擴大高端傳感器國產率
傳感器下游應用領域廣泛,產業鏈條較長、產品種類眾多,各類產品國產替代進程各不相同。規模效應更強的領域,更容易率先進行國產替代。
人形機器人,傳感器的新機會。人形機器人需要用到多種傳感器,包括力矩傳感器,拉壓力傳感器、編碼器、溫度傳感器、六力傳感器和慣導傳感器等。其中,慣導傳感器(IMU)是實現人形機器人姿態控制的核心,六力傳感器是力控、擺動穩定控制的核心,可精準測量隨機變化的力。隨著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擴張,有望帶動傳感器行業進一步擴容。
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超萬億,我國高端傳感器仍處于起步階段。傳感器行業龍頭以海外公司為主,如安森美、基恩士、應美盛等,這類公司在其細分傳感器賽道收入規模高、市占率高。我國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成長空間大。
應美盛:時代機遇助力高速擴張。應美盛是MEMS慣導傳感器的行業龍頭。應美盛在2011年至2016年間經歷了高速擴張階段,營業收入CAGR高達33.69%。應美盛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把握住了2007以來手機行業爆發性增長的動向,果斷切割了2010年之前主要的為任天堂等游戲機廠商提供慣導傳感器的業務轉而為主要手機廠商蘋果和三星等提供手機用MEMS慣導傳感器,充分享受了時代紅利。
國內企業積極布局高技術傳感器領域,順應行業浪潮打破海外龍頭壟斷。我國傳感器相關企業與海外龍頭相比普遍規模偏小,但仍然涌現出來一批如芯動聯科、漢威科技等掌握了核心技術的傳感器企業。同時這些企業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相關傳感器領域,把握時代機遇,有望順應時代潮流進一步擴大高端傳感器國產化率。
▲來源:廣發證券
視覺與力控傳感器:機器人感知應用需求最多
傳感器是機器人重要組成部分,價值量或僅次于關節模組。根據YOLE數據,2015-2021年無人機及機器人傳感器市場從3.51億美元增長至7.09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高達12.4%,其中光學傳感器占比達74%。
傳感器市場高增長率表明機器人對于傳感器有強烈需求。機器人傳感器可以分為內部傳感器和外部傳感器,其中內部傳感器主要用于測量機器人自身狀態,以實現獨立行走、動態平衡、一般肢體動作等;外部傳感器模仿人類感官,包括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接近覺等傳感器。
通常來說,關節模組是人形機器人價值量占比最高的環節,占比一般在40%以上,我們通過梳理人形機器人傳感器的可能應用位置與數量,推測人形機器人傳感器價值量占比或僅次于關節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