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今年以來,圍繞著智能、綠色、5G等領域,各地積極布局,不斷挖掘經濟發展的活力與潛力。
新賽道的發展不僅催生出了新的經濟業態,還將通過對傳統產業的輻射和滲透,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效率提升。向“新”而行,正在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央視新聞頻道近期將推出系列報道《中國經濟新賽道》,本期首先來關注智能網聯汽車。
自動駕駛產業化應用不斷提速
以新一代通信技術為基礎的信息網絡,與智能汽車有機聯合,孕育出了一個新產業賽道——智能網聯汽車。
9月2日上午,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將在天津開幕,這個論壇也被業內稱為汽車產業的“達沃斯”論壇。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了解到,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正在加速推進。目前智能網聯汽車已經從小范圍測試驗證轉入技術快速發展、生態加速構建的新階段。全國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里程超過15000公里,自動駕駛出租車、無人巴士、干線物流以及無人配送等多場景示范應用有序開展。
如今,在北京亦莊,消費者通過App下訂單,可以快捷呼叫到一臺自動駕駛車輛,前往設置目的地。近年來,北京亦莊的自動駕駛不斷升級,從主駕上有安全員,到主駕無人,副駕有安全員,再到前排無人,后排有安全員,如今進入了全車無人的自動駕駛。日前,北京亦莊又迎來了一家科技公司投入全無人自動駕駛服務。
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羅琳:到現在為止,我們的訂單量平均每天有50多單,從這個數量上能夠體會到,當地市民對于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是非常高的。
同在亦莊的這家科技公司,去年底,10臺率先取得全無人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的車輛。測試了8個多月,讓他們感到,自動駕駛發展將迎來新的突破。
北京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張寧:我們目前累計超過了20萬公里全無人自動駕駛的里程,完全沒有任何事故,從這一點來說,使得整個行業都看到了商業化的希望。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亦莊,自動駕駛乘用車已經服務超過134萬人次。
而在江蘇蘇州,近40臺自動駕駛小巴,每天在高鐵新城范圍內穿梭,解決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點。
目前,全國有近30個城市,累計發放了超過1000張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各式各樣的智能網聯汽車正在特定場景、特殊區域,開展規模化載人、載物測試示范。
汽車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看上去與普通汽車沒有太大區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卻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終極目標,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首先要做的是車輛的智能化。那么汽車是如何“變聰明”的呢?
如何把汽車上的各個智能化部件連成一體,實現車端、云端的深度互聯互通呢?這需要新一代的電子電氣架構,它相當于人體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在廣汽,這個系統被稱作“星靈架構”,是行業首個車云一體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
廣汽研究院副院長 梁偉強:這個系統包含三個核心計算機,集成了5G等多項新技術。算力提升50倍,數據傳輸速率提升10倍,控制器減少20個,將高效支撐智能駕駛等功能的實現。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雷達、攝像頭等裝備已經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中國信息通信院的最新統計顯示:我國汽車產業的智能化水平在快速提升。以乘用車為例,2022年,具有標準配置的車聯網功能車輛生產為1338.46萬輛,搭載率達到了67.15%,搭載5G聯網功能的車輛生產了41.74萬輛,相比上一年度增長超14倍。
目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這一產業新賽道已經形成了強勁的產業融合效應。它串起了一條長長的產業鏈,包括車聯網、云計算、5G網絡、智能交通、智能導航、車輛信息服務、人工智能、高精地圖,等等。
加速“車路云”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