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地區(以下簡稱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全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極大的區域帶動和示范作用,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和華東地區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全面深化長三角計量一體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分兩個階段明確了主要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成長三角地區計量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統籌區域計量發展,深化區域計量合作,計量技術支撐能力持續增強,計量監管執法協作機制建立健全,一體化制度創新取得實效。
到2035年,長三角地區全面形成具有全國領先水平,在國際、國內具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區域計量一體化增長極,實現地區各省和直轄市計量發展規劃、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和計量監督管理的高度協同,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資源優化配置的計量服務大市場。
《意見》從建立計量一體化發展統籌機制、提升長三角計量服務保障能力、加強計量基礎和應用研究、加強計量監督管理等四個方面入手,制定了17項具體舉措,其中特別提到“服務區域儀器儀表行業發展,推動三省一市儀器儀表相關產業發展集群建設”。舉措內容如下:
建立計量一體化發展統籌機制,更好服務改革發展大局
深化計量一體化發展合作機制。突出華東國家計量測試中心在區域協調互認、議事決策、交流合作、技術會商中的角色地位,發揮大區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量值傳遞和溯源的重要作用,建立長三角計量技術委員會工作機制。加強在重大計量政策研究、計量標準建設、計量能力提升、計量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協同發力,完善長三角地區協調通報機制、互認合作機制、協作會商機制等。
加強計量一體化發展制度創新。研究制定長三角地區計量一體化制度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風險監控以及人才、基礎設施和資金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探索長三角地區計量協同創新、分工協作、服務便利化等改革。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破除計量技術服務的行政壁壘和市場分割,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推進重大改革系統集成和改革試點經驗共享共用。推動貿易試驗區和一體化先行示范區有序承接國家計量行政許可和改革事項,在長三角地區選擇適當區域開展系統性、整體性計量改革試點,探索實現集中落實、率先突破、系統集成,為全國計量改革積累經驗。推動長三角地區部分區域承接的取消企業內部使用的最高計量標準器具考核發證及強制檢定改革、計量標準器具復查考核實行告知承諾制改革、計量器具型式批準工作機制改革等試點示范經驗共用共享,有序將試點示范成果在自由貿易區和一體化先行示范區復制推廣。
提升長三角計量服務保障能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完善區域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面向國家重大計量需求和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系統性布局“國家—華東—長三角(區域)”梯次接續的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通過技術協同、能力共享、共研共建、資質互認等方式,加快計量基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與標準物質能力提升。協同推動華東地區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鼓勵長三角地區省級計量技術機構在重點領域建設大區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大力開展大區計量比對等區域性計量技術活動。
加強區域產業計量測試體系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制高點,充分發揮創新資源集聚優勢,重點加強航空航天、海洋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產業技術、新材料、新型顯示、軌道交通、現代物流業等領域重大計量測試問題與關鍵技術攻關。優化完善長三角產業計量云,加快相關產業計量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協同推進長三角地區國家和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能力互補、交叉融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服務區域儀器儀表行業發展。加大產學研用合作,加快小型化矢量原子磁力儀、量子微波場強儀等量子傳感器和太赫茲傳感器、高端圖像傳感器、高速光電傳感器等研制與應用。在電化學、光學測量、色譜儀、質譜儀、流量計等領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的高端儀器儀表品牌。推動三省一市儀器儀表相關產業發展集群建設。
優化區域計量技術服務。以長三角地區發展較快、實力較強、比較優勢明顯的省、市級計量技術機構和行業計量技術機構、第三方計量檢測機構等為依托,著力加強計量測試服務品牌建設,在長三角地區率先培育一批專業化、社會化、網絡化的服務機構。更好發揮長三角地區在開放、創新方面的資源稟賦優勢,加強政府引導,發動各方力量,大力發展計量校準、計量測試、產業計量等高技術服務新興業態,不斷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加強行業自律,鼓勵相關計量專業社會團體依法有序發揮作用,促進計量技術服務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