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個新廣東,最重要的支撐將來自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從德日美等發達國家發展實踐看,其制造業及生產性服務業占GDP比重一般維持在40%—50%以上,廣東也提出,到2027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5%以上,制造業及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5%,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將為生產性服務業擴容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所長陳立輝在接受南方+記者專訪時如是說。他建議,圍繞廣東制造業提質升級所需,推動科技服務業、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商務咨詢、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擴容發展。
談“再造新廣東”
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南方+:廣東提出,“再造一個新廣東”。在您看來,支撐力量將來自哪些方面?
陳立輝:制造業是廣東立省之本。我們認為,再造一個新廣東,最重要的支撐來自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廣東制造業發展的“壓艙石”效應突出,制造業對全省GDP貢獻超過40%、制造業稅收長期居于各行業首位。
再造一個新廣東,還需要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質量水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從德日美等發達國家發展實踐看,其制造業及生產性服務業占GDP比重一般維持在40%—50%之間,目前廣東生產性服務業占GDP比重不到30%,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將為生產性服務業擴容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支持制造企業由制造向前端研發設計和后端用戶服務延伸,從單一環節優勢向產業鏈整體優勢轉變,發展創新設計、個性化定制、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等服務。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通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產業基金等多類投融資發展形成整體合力,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談產業集群提質
“鏈主”帶動產業鏈對標世界一流
南方+:廣東培育形成了新一代電子信息等8個產值超萬億元的產業集群。在推動集群高質量發展方面有怎樣的建議?
陳立輝: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重要工作任務,其中一個關鍵點,是需要落到制造業企業、落到制造業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的提升上。
一是以重點產業“鏈主企業”和整機企業為重點,自下游向上游、抓供給質量提升。目前,廣東省內的華為、美的、廣汽、比亞迪等整機企業、鏈主企業,均已構建完善的、領先全國乃至全球的供應鏈體系,整體企業對其供應鏈上中游供應商的質量標準要求把控能力很強。充分發揮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鏈長”統籌指導和“鏈主”引領帶動作用,重點引導位于產業鏈下游的鏈主企業、整機企業對標世界一流標準,強化全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質量標準體系建設,通過層層傳導,促進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和質量可靠性水平整體提升。
二是以重點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為重點,自上而下,推動上游關鍵材料、元器件、零部件企業的質量提升。結合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實踐,制造業最終生產出來的高質量產品,需要從源頭抓起,也就是從每一類原材料、每一片零部件、元器件的質量性能提升抓起。建議圍繞廣東省重點行業,加大投入推進產業基礎再造,支持廣東省內關鍵原材料、關鍵零配件等企業產品研發制造。
考慮到重點產業鏈上游開展相關研發制造業務的以中小企業為主,有投入高、風險高、企業自有資金相對薄弱等特征,需要進一步提升質量技術基礎相關的公共服務能力,強化人才、金融、技術、數據等關鍵要素資源支撐,為中小企業開展研發制造保駕護航,從而帶動全省制造業產業基礎能力提升,以高質量的產業基礎,鍛造高質量的廣東制造產品,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
談傳統產業升級
傳統產業不等于中低端過剩產業
南方+:“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如何看待傳統產業在廣東經濟中所占有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