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作者:水易)儀器儀表作為基礎的生產要素,是支撐國家信息通信產業和技術發展的“重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網絡維護優化等等這些工作都離不開各類儀器儀表的支持。可以說儀器儀表的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ICT領域的創新水平。
當前,5G、AI大模型、算力網絡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速升級,這對國內測試廠商是機遇,也是挑戰。測試儀器廠家應積極參與未來網絡技術研究,參與到相關標準制定工作中,將標準與產品體系進一步融合,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為信息通信行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人工智能助力培育顛覆性儀器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現代生產生活的重要力量,特別是今年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大模型進一步顛覆了公眾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在“2023年信息通信測試儀器儀表產業技術峰會”上,中電科首席科學家年夫順表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賦能傳統儀器,培育新型顛覆性儀器產品值得產業界思考。
年夫順介紹,過去幾十年,儀器實現了從模擬測量、數字測量、虛擬測量、分布式網絡化測量,到智能測量的跨越,發展路線圖無不與前沿科技緊密相關,形成自己獨特的體系架構,在提高測量性能,增加測量功能,提高集成度,減小體積重量,降低使用功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測量儀器與前沿科技深度融合,一方面用前沿科技改造或提升傳統儀器的性能,使傳統儀器“舊貌換新顏”;另一方面利用前沿技術開發新型測量儀器,開辟新領域,誕生新儀器。
年夫順總結了以下三種情況需要人工智能測試技術:當測試對象十分復雜、測量參數眾多、各種現象交織在一起,理不清、理還亂的時候;當很多復雜的測量與故障診斷無法輕松搞定,需要快速準確地做出決策的時候,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時候;當測量對象太過復雜,工作量非常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時候,需要從煩繁瑣的事務當中解脫出來的時候。
“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采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年夫順強調,這一過程需要大量的測量數據提供支撐,融合人類社會各種經驗和思考,深刻理解決策的環境,做出最有理性的決策和判斷。
已形成完備的測試產品體系
同期會議上,中電科思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紅衛發表題為“測試助力通信產業 合作共生共贏未來”的主旨演講,深入介紹了測試儀器儀表發展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生態構建方面的思考。
張紅衛介紹,3G、4G和5G一路走來,測試儀器借助產業發展契機,研發能力不斷增強,產品性能持續提升,產品種類不斷擴大。未來6G測試將圍繞通感算一體、智慧內生、空天地一體等新技術展開參數設計及性能評估,打造協同共生的上下游產業鏈。
通信測試產業根據被測對象開發周期分為四大類應用儀表,分別是測試與開發、批量生產、認證與驗收、網絡建設與維護,構成通信測試產品體系。根據被測對象類別分為終端、基站、網絡三大類儀表。
張紅衛表示,思儀科技致力于微波/毫米波測量、光電測量、通信測量和基礎測量等電子測試領域前沿技術的探索和研究,實現了高端電子測量和元器件等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形成了完備的測試產品體系,滿足研發階段的測試需求。
與此同時,思儀科技在終端、基站、網絡等方面也推出了相關儀表。針對終端測試,思儀科技推出了覆蓋低頻到毫米波的終端綜合測試儀,可應用于終端校準、射頻收發機測試,具有體積小、多端口、自動化測試等特點。
針對基站測試,思儀科技推出了高性能信號發生器、信號分析儀和綜合測試儀,可應用于基站研發、生產、認證、外場等領域,具備多通道、可級聯、多域解析等特點。
針對網絡測試,為解決5G移動核心網控制面信令和用戶面數據的仿真和采集,實現核心網網絡,路由器、核心交換機、網關等網絡設備的性能和協議測試,思儀科技推出了數通分析儀、網絡測試儀和誤碼儀。為解決5G光通信產業鏈中的光發射、光接收、光電調制模塊的光功、光衰、光偏振等基本光學參數的綜合測試,思儀科技推出了光學參數測試儀、光器件測試儀、光譜分析儀等產品。
共建生態,直面未來測試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