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高端測試儀器儀表行業進口替代迅猛,未來10年,國內有機會出現國際化龍頭企業,普太智能是合創資本在高端電子測量儀器儀表賽道布局的早期項目。普太智能專注于數通測試儀表和測試方案,打造國內領先的國產化產品與品牌,實現進口替代。目前,已形成的多個產品線包括有線網絡、無線WIFI、軟件自動化測試平臺,其產品及方案可應用于智能制造、網絡通信、網絡安全、5G/6G、汽車電子、工業互聯網、半導體等多個領域。(來源:合創資本)
下文轉載自36kr報道:
國與國之間的科技競賽,儼然已經進入了深水區。
2018年前后,美國商務部將多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在愈發嚴峻的環境之下,“國產替代”成為了我國科技企業最重要也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解決“卡脖子”難題已經刻不容緩。
而這條大道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無疑是芯片行業。但事實上,關鍵技術“卡脖子”之處并非只顯露于熱點之中的芯片行業,更為底層的技術也是卡脖子需要關注的重點,比如電子測量儀器儀表。
何為電子測量儀器儀表?其可以說是信息技術的“器”和源頭,參與了電子產品設計、研發、生產、交付、運維的各個環節,貫穿了電子產品的整個周期。
而在上述的實體清單中,便包含了電子測量儀器儀表領域的數通測試儀表頭部供應商——是德科技和思博倫,這無疑是讓我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和數通測試儀表行業長期依賴進口的尷尬處境再次雪上加霜。
因此,解決電子測量儀器領域的“卡脖子”難題,或許成為了當下我國相關科技企業創新的最重要目標之一。但底層創新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更是對韌性、耐性、思維的挑戰,在此時,有一支特殊的團隊讓人看到了期待。
數通儀表,還有機會嗎?
技術專業度、對行業的認知能力是填補“稀缺”的關鍵。在網絡測試儀表全球頭部企業美國思博倫工作十余年的章武播,早早意識到了這一點。
在與測試和儀表行業相伴20余載后,章武播決定將這20多年的工作經驗,轉化為填補空白的開端,而這也成為他創立普太智能的初心。
“我有20多年的行業經驗,這等同于20多年人脈、技術、市場經驗、管理等各方面的積累”,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中,章武播希望將這一積累轉化為品牌之力,為中國的測試儀表行業貢獻力量,也將他的行業know-how發揮最大價值。
事實上,海外電子測量行業已有多年的發展歷史,市場高度集中且不易撼動,國內儀器儀表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也被國外產品占據。目前,電子測量行業的四大巨頭分別是美國的是德科技、泰克、力科和德國的羅德與施瓦茨,最早的企業歷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幾乎都可以稱為百年企業了。
新興企業是否還有市場機會和創新可能性呢?答案是肯定的。
信息化時代人人都離不開網絡,在如手機、網關、通信設備等每一個網絡產品背后,都需要各式各樣的行業標準,而數據通信測試儀,作為一類專用電子測量儀表,就是在研發、生產環節檢驗網絡產品是否符合標準的那把“尺子”。
也正因如此,數通測試儀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章武播告訴36氪,數通測試儀涉及了眾多網絡測試類型,應用場景多元,關系到國家網絡安全,因此,從設備和芯片制造商、企業、政府,到研究院所和軍工、汽車行業等等,都是數通測試儀的主要客戶群體。
換句話說,只要蛋糕足夠大,競爭和挑戰就永遠存在,機會更是值得期待。
據普太智能測算,數通測試儀表的市場規模預計到2028年將超過360億人民幣。其中,數通研發類測試儀表的全球市場為220億人民幣,中國約占20%、45億人民幣。
章武播談到,數通測試儀表實則還存在較大未被滿足的市場空間。盡管進口儀表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但大多聚焦于高端客戶,而在中國市場,中小企業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這正是創新公司的切入點和發力點所在。
機遇從此處發芽,在供給和需求的錯位中,已經可以看到屬于中國本土企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