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代AMOLED生產線、國際醫谷、機器人產業園……新年伊始,全國多地掀起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熱潮,以擴大有效投資為牽引,信心滿滿瞄準首季“開門紅”。
近期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要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等十二項重點任務。全國各地搶抓發展機遇,通過一系列帶動能力強、投資規模大、產業結構優的重大項目,以“開年即沖刺,起步即起勢”的精氣神,推動地區發展“穩增長”,不斷擦亮制造業“追新逐綠”的發展底色。
一批“全球領先”“國內首個”新項目開工
1月11日,京東方總投資630億元的第8.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在四川成都正式開工。這是國內首條、全球首批高世代AMOLED生產線,同時也是四川省工業發展史上單體投資額最大的制造業項目。
該項目是成都打造“世界柔谷”的標志性項目。建成后,我國有望實現OLED顯示領域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轉折,將帶動成都新型顯示產業總產值突破1500億元大關,使成都成為全國最大的柔性面板生產基地。
再將目光投向山東。在膠州市九龍街道,剛開工建設的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冰箱智能制造(三期)項目正在加緊施工。“三期正在進行基坑開挖,為全力保障項目施工進度如期完成,我們正采用各種技術方法,不斷克服冬季施工的惡劣條件。”項目負責人介紹道。
該生態園在全球所有家電園區中規模最大,規劃總產能2600萬臺,布局冰箱、洗滌、空調、資源化利用等全產業鏈“十大工廠”。全部達產后年產值將超400億元,帶動新增就業1.8萬人。
翻開今年新春制造業重點項目名錄,“全球領先”“國內首個”等關鍵詞的背后,是各地集聚本地優勢產業,依托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牽引產業結構持續調優,進一步夯實產業韌性與基礎。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所長楊萍看來,一方面,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有利于發揮投資在穩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另一方面,集中開工重大項目的行業分布、投資主體構成,對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發揮了風向標作用。
凸顯“追新逐綠”發展底色
開年即沖刺。從新年起步的“姿勢”,往往可以窺見一個地方全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工作重點。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各地制造業重大項目凸顯出“追新逐綠”的發展底色。
北京市產業地圖1.0近日出爐,今年北京市將重點聚焦持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投資,中關村科學城國際醫谷、昌平機器人產業園、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將于今年開工建設,北方華創半導體裝備研發及產業化擴產計劃將進一步提速。
錨定綠色低碳,湖南岳陽百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及煉油配套改造項目開工在即。該項目是湖南迄今單體投資最大的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實現稅收過百億元,拉動投資1500億元以上,實現我國現代石化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高端邁進。
重大項目是江蘇省真正挑起大梁的硬支撐。2024年江蘇省重大項目清單突出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產業項目較2023年增幅32%。其中,制造業項目245個,占產業項目比重達87%。
“看數量更看質量效益,看體量更看科技含量和綠色含量,看財稅貢獻更看帶動引領效應,看當下產出更看未來競爭力,既高度關注、積極推進能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項目,也關注和推進體量雖然不大但能夠打通末梢和暢通循環的項目、強鏈補鏈延鏈不可或缺的項目。”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表示。
投資花在“夯實產業基礎”刀刃上
對于全年經濟目標而言,搶抓重大項目投資落地是最直觀的增量。從近期各地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情況看,“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是部署做好2024年地方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讓項目資金花在“夯實產業基礎”“培育新質生產力”“補齊產業短板”的“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