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是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是未來實現萬物互聯、數據共享的基石。”1月23日,重慶市政協委員、西南大學科技處處長胡昌華建議,以重點關鍵產業園為核心,一體化推進傳感器及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化發展。
胡昌華介紹,作為全市傳感器產業發展的主要承載區,北碚區傳感器關聯產業產值占全市比重近60%,引育了川儀、銀河試驗、華立儀表、繼聯、重材院等一大批優質傳感器企業,傳感器及儀器儀表產業被納入2023年重慶市先進制造業發展產業地圖。
但在調研中,胡昌華發現該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產業發展協同度低,區域競爭處于劣勢。一方面,成渝地區傳感器優勢資源有效鏈接不足。成都市、德陽市在研發設計、軟件等方面具有優勢資源,我市在基礎材料、生產制造、封裝測試等方面具有較好產業基礎,但目前成渝兩地尚未形成資源互補、優勢耦合效益。另一方面,我市傳感器產業鏈條零散分布在多個區縣,區縣之間形成同質化競爭,特別是各區招商引資過程中“比拼”政策、相互“內耗”問題突出。
此外,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滯后,產業發展支撐力不足。平臺數量較少且這些平臺主要供本單位或承擔國家科研專項使用,公共性、產業化的作用較弱;政策舉措“含金量”偏低,“硬核”舉措較少,園區、企業獲得感不強;應用場景開放不足,企業難以進入本地市場。
胡昌華建議,首先要推動產業協同發展。組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傳感器產業發展聯盟,推動兩地傳感器產業互融合作、協同發展,提升成渝地區傳感器產業整體競爭力。加強市級層面政策統籌,明確重慶市傳感器重點關鍵產業園為主陣地,形成全市產業規劃、招商和發展“一盤棋”,解決產業鏈割裂、招商“內耗”問題。
要支持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四聯集團牽頭,整合全市儀器儀表企業,協同高校、科研院所等,打造儀器儀表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加速集聚創新資源,推動傳感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加大產業扶持力度。研究制定傳感器產業專項扶持政策,在前沿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創新人才集聚、對外合作交流等方面予以支持。
引導開放應用場景。引導長安、賽力斯汽車等龍頭車企,適當開放溫度傳感器及更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應用場景,允許本土優秀中小科技型企業參與競爭,進入市內車企供應鏈體系。支持優秀中小傳感器企業參與溫度傳感器等汽車零部件標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