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傳感器是國家數字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隨著近年來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基于新型功能材料、MEMS工藝、半導體和先進封裝等技術的高精度智能傳感器芯片、模組及系統解決方案市場需求越來越迫切。大灣區是我國電子產品制造產業聚集地,為服務大灣區智能制造的升級,聚集傳感器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實現大灣區智能傳感器產業的協同發展,1月24日,首屆大灣區智能傳感產業創新峰會在松山湖材料室實驗室舉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實驗室主任汪衛華,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陳東敏,東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謝華,實驗室產業化委員會秘書長付瑩,以及來自北奔重型汽車、東莞實業投資集團、北京億歐網盟、珠海億智電子、意大利STE 公司、 廣電計量、微傳智能科技、東莞豐智谷智能設備、深圳市斯柯得、益良盛科技、軍友科技、法國應用藝術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單位和海內外企業的代表共80余人參加了峰會。
本次峰會由實驗室創新樣板工廠非晶智芯團隊負責人、大灣區智能傳感器工程中心執行主任張超和實驗室產業化委員會秘書長付瑩共同主持,會上圍繞智能傳感器產業建設發展、技術趨勢、市場前景等進行了深度探討,共話智能傳感器創新之路,加強上中下游產業鏈強強合作,點燃大灣區萬億傳感產業賽道新引擎。
在此次峰會上,大灣區智能傳感器工程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揭牌啟動,并舉行了專家委員會委員聘任儀式。15位來自材料、裝備、半導體、AI、工業設計及投融資領域的權威專家授聘為工程中心的專家委員會委員。
汪衛華院士在致辭中介紹了實驗室建立5年以來的建設成果和科研進展。實驗室已經建成完備的材料表征與制備、微加工器件等平臺,可以為智能傳感器產業充分賦能。他呼吁各行業專家齊聚實驗室,共建大灣區智能傳感器工程中心,共同賦能新材料的未來,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科研成果轉化道路。
謝華介紹了東莞傳感器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歷程及現狀,并表示對該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與戰略關切。他強調,東莞市政府將持續傾力支持傳感器產業的發展,針對實驗室不同研究板塊,也將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支持力度,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旨在提升東莞傳感器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陳東敏指出,實驗室的核心獨特性在于其全鏈條創新模式的運用,尤其在成果產業轉化階段,實現了從基礎材料研究到器件精密加工,再到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創新孵化布局。工程中心所構建的獨特創新機制,有效彌補了創新鏈的短板,有力延伸了產業鏈條,并且強化了與下游創新產業的深度合作,從而更高效地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本次峰會聚焦智能傳感器產業建設發展、技術趨勢、市場前景等進行產業探討,包含七場特邀報告及兩場圓桌對話。
大會上,工程中心執行主任張超以《大灣區智能傳感器工程中心建設規劃》為題作主旨報告,介紹了工程中心研發平臺、檢測平臺、產品平臺及服務平臺四大核心平臺的戰略布局與未來發展路徑。張超指出,工程中心將以實驗室為依托,充分利用東莞和大灣區成熟的智能裝備產業條件,旨在整合并構筑一個完整的傳感產業生態閉環體系,實現從傳感技術研發、產品創新、供應鏈管理直至客戶市場的全方位生態集聚,為我國智能傳感器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貢獻大灣區力量。
億歐總裁王彬表示,智能化和綠色化是新質生產力的兩大核心特征,在“智能化和綠色化”的新質生產力時代,汽車場景、大健康場景、智能制造場景、消費場景、航天場景、金融場景、文娛場景、新能源算力八大場景將釋放新價值,迎來產業鏈新形態和新老替換的加速完成。
峰會期間舉行多輪產業合作簽約儀式,北奔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莞市大學創新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廣電計量檢測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微傳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東莞豐智谷智能設備有限公司、深圳市斯柯得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易良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軍友科技研究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法國應用藝術研究院、珠海億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未來將共同攜手,充分發揮在大灣區的產業優勢,進行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