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消息,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大立科技提問,公司回答表示,在工業測溫領域的產品上應用了圖像智能識別等AI相關技術;紅外熱成像測溫系列產品應用于電力、石化等行業,車載輔助駕駛新品成功進入車載前裝市場。
以下是相關問答。
問:董秘您好,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戰略性新興制造業是新質生產力核心組成,公司先后承擔了三期“核高基”專項任務,是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紅外產品供應商之一,未來拓展到光電系統領域。請問公司在衛星、機器人、AI 圖像識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領域有哪些涉獵和布局?
答:公司在工業測溫領域的“智能電網設備狀態全息感知平臺”、巡檢機器人等產品上均有圖像智能識別等Ai相關技術的應用。
問:公司領導好,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指出要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范圍涵蓋了能源、工業、建筑、交通、居民生活電器等領域。請問公司有哪些產品應用于能源、工業制造、建筑交通、汽車等領域?
答:公司的紅外熱成像測溫系列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電力、石化等行業,可為各類工業檢測應用提供解決方案;智能駕駛領域,公司推出多型寬視場、多光融合的車載輔助駕駛新品,已成功進入車載前裝市場。如需進一步了解關于更多產品的應用,可登錄公司官網、微信公眾號查詢。
問: 看公司原來的公告說光電吊艙項目,調整成2024年6月30日完成,是投產嗎?目前有無需交付的定單?
答:您好,公司結合當前募投項目的實際情況,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主體、建設內容、投資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將“光電吊艙開發及產業化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2024 年 6 月 30 日。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現正按計劃有序開展相關工作。后續將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感謝您的關注,謝謝!
大立科技擁有包括核心芯片研發制造在內的完整產業鏈布局,持續的自主創新研發能力以及多年攻關的項目積累,形成了從上游芯片的制造封裝,到下游終端整機集成及算法優化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是國內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
大立科技主要從事非制冷焦平面探測器、紅外熱像儀、紅外熱成像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是國內少數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能夠獨立研發、生產熱成像技術相關核心芯片、機芯組件到整機系統全產業鏈完整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民用紅外熱像儀生產廠商之一,是國內紅外行業中首家上市公司,是軍用紅外非制冷探測器定點承研承制單位。公司具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的完備資質,是國家二級保密資格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