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 李卓然 劉望)5月7日,2024年一季度陜西省重點項目觀摩(關中片區)來到了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航空工業自控所智能傳感產業基地項目。
自控所智能傳感產業基地項目建設進展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作為央地產業融合升級、與駐地經濟深度融合的項目,項目將建成我國航空工業系統內一流的MEMS(微機電系統)研發工藝平臺,及全國領先、具有開/閉環光纖陀螺全流程研發生產能力的基地,有力帶動陜西省傳感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為秦創原總窗口建設注入新動能。
智能傳感器是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幫助相應產品感知環境和決定安全性等。“傳感器用于飛機、智能汽車等智能運動產品的導航制導和控制,相當于它們的‘眼睛’或者‘大腦’。”園區進駐企業、中航捷銳(西安)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謝良平說,中航捷銳和灃東新城合作建設的這個園區,一方面要在園區里面建設光子集成芯片智能傳感生產線,使光學傳感架構從原來的分立器件走向光子集成芯片;另一方面要在這里建設產能20萬只的智能傳感器生產基地,把產能擴大10倍左右?!斑M駐這里一方面使我們的技術研發創新和產業拓展擁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能夠為陜西的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另一家入園的企業西安精微傳感科技有限公司則把目標錨定為“打造航空工業唯一、國內一流、陜西省領先的微機械研發和生產中心”,在這里打造一條6英寸的半自動化MS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生產線。西安精微傳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飛介紹,生產線建成以后,可以有三個方面的升級突破:一方面,芯片產能從10萬只/年提升到200萬只/年,高精度的硅基光電加速器產能從現在的1萬多只/年擴展到5萬多只/年;另一方面,研發平臺建成后,現代光刻的精度將從現在的微米級提升到100—200納米,原來的芯片材料將從硅基逐步擴展到磷酸鋰碳化硅等,產品也將從慣性傳感器逐步向多元傳感器領域去擴展;此外,傳感器的應用將從航空領域向手機、汽車、醫療、工業控制等多元化商用領域去擴展。
現場展品
“相對于傳統的工業科技來說,我們用大數據、智能AI等更多先進的方式來解決科技領域一些‘卡脖子’的問題,使我們的科技發展更加智能化、多元化?!崩铢i飛說,他們預計5年的產值可以達到40億以上,為地方政府提供科創型經濟的支持,此外,作為高科技企業,研發團隊的博士占比超過20%,未來將為300人左右的高級人才提供就業崗位。
現場展品
據悉,該項目占地60畝,總建筑面積11.8萬平方米,畝均投資2016萬元,建設生產廠房、研發中心樓、化學品庫、產品中心樓及相關配套設施,引入6英寸MEMS(微機電系統)生產線、加速度計、微系統及MEMS傳感器生產調試線、開環光纖陀螺裝配調試線、閉環光纖陀螺裝配調試線等。項目總投資12.1億元,年度投資2億元。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年產MEMS傳感器芯片200萬只、開/閉環光纖陀螺3萬軸,預計畝均產值2669萬元,畝均稅收156萬元,帶動就業約550人。目前,該項目3棟樓主體封頂,其中1棟樓進行室內二次結構施工、1棟樓進行二次砌體施工、1棟樓進行設備基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