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舉辦京津冀市場監管區域協作會議。
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在登記注冊、標準協同、檢驗檢測認證等領域承擔著重要工作。京津冀三地以首都標準化委員會為平臺,推廣“3+X”區域協同標準協作模式。截至目前,已實現7478項標準共享,其中北京地標2131項、天津地標1033項、河北地標4314項,協同地方標準86項。共建計量技術規范29項,共享計量技術規范200余項。
三地市場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風險會商、協同監管、抽檢監測、執法協作等方面簽訂6項協議,對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的違法行為,采取霹靂手段重拳出擊,通過最嚴格的執法和最嚴厲的處罰,較好地保障了京津冀區域食品藥品的質量安全。其中,北京抽檢監測覆蓋33大類食品共14.1萬批次,食品、藥品抽檢合格率均保持在99%以上。
會上,京津冀三地共同發布6項共建計量技術規范,為京津冀高質量發展提升精密測量能力,促進三地環境保護和能源細化管理等提供技術支持。
《氣相分子吸收光譜儀校準規范》,氣相分子吸收光譜儀廣泛應用于環境保護、衛生防疫、食品生產、海洋漁業等行業的水質定量分析。該規范解決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氣相分子吸收光譜儀量值溯源需求,促進儀器儀表產業發展,助力生態環境監測。
《標距儀校準規范》,標距儀廣泛適用于建筑、交通、水電等建設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的鋼筋、金屬板材、棒材、線材等質量評價和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該規范確保標距儀量值準確、可靠,為工程質量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天然氣質量參數計量技術規范》,該規范可用于測定天然氣的組分含量、發熱量、硫含量、硫化氫含量和水露點等,有利于促進京津冀地區天然氣行業健康安全發展。
《高精度數字溫度計校準規范》,拓展溫度計的精密測量范圍,填補了高精度數字溫度計校準技術依據的空白。
《交直流數字高壓表校準規范》《電力電容電感測試儀校準規范》,拓展電力專業領域綜合參數和量程測量能力,服務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會議介紹2項京津冀協同地方標準制定情況,為跨地域、跨部門、跨平臺應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資源,提供統一、規范的技術保障。兩項標準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元交換規范》《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共享應用規范》。
會議聯合簽署《京津冀食品委托生產延伸監管合作工作計劃》,此計劃將進一步延伸異地食品委托生產監管路徑,強化食品安全跨區域風險防范,暢通風險預警渠道,是對跨區域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的再增強,是對食品安全鏈條監管的再深化,對推動京津冀三地食品生產、銷售主體同質監管、同向發展,提升跨區域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維護首都及周邊食品安全形勢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會議聯合簽署《2024年京津冀檢驗檢測認證監管區域合作行動計劃》,進一步統一資質認定許可范圍,優化工作方法和流程,為實現三地資質認定平等準入,構建公平競爭、健康有序的檢驗檢測市場營商環境打下良好基礎。此計劃將圍繞社會關注和民生關切,涉及安全健康的食品、環境等領域開展能力驗證活動,組織建材檢驗檢測機構技能比武,并將積極探索建立京津冀“CCC免辦”工作聯動機制,推動“CCC免辦”證明結果三地互認,有效發揮“CCC免辦”助力營商環境建設和跨境貿易發展作用。
共同見證簽署《進一步推進經營主體準入準營一體化協同發展備忘錄》,率先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北雄安新區開展準入準營先行先試。從四個方面11項舉措,共同推進市場準入準營便利化,優化經營主體發展環境;加強三地區域協作,實現信用協同監管;構建風險預警機制,推動三地企業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數據賦能,打造“跨省通辦”升級版,為下一步京津冀市場監管領域一體化發展提供支撐,并為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