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測量技術如何突破“卡脖子”難題,國產科學儀器怎樣實現產業鏈協同創新?日前,由合肥廬陽區主辦,浙大安徽校友科創中心、安徽中科熱儀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精密測量,自主可控——高端科學儀器國產化突圍之路”主題沙龍在科大硅谷廬陽園舉辦。來自高校院所、企業、科創平臺的30多名科學儀器行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國產高端科學儀器現狀與技術瓶頸突破、產業鏈協同創新等展開“頭腦風暴”,為區域科技創新注入強勁動能。
“科學儀器是科學家的‘眼睛’,是高端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丁延偉在主題分享中亮出一組數據:當前,我國熱分析、量熱領域科學儀器國產化率僅5%。他表示,突破技術封鎖需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建議設立專項扶持基金,建立多學科交叉研發平臺,在核心材料、精密加工等關鍵環節實現突破。
儀器儀表被譽為工業生產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近年來,廬陽區錨定“2+3+X”產業發展方向,已匯聚國內創立獨立自主可控極紫外激光器量檢測設備的皓宇芯光、擁有自主研制熱分析與量熱儀技術的中科熱儀、專注于太赫茲成像系統及研發相關檢測設備的中科太赫茲等一批優質企業。
科技企業紛至沓來的背后是區域矢志不渝做強科創載體。隨著科學儀器產業園、芯廬州集成電路產業園、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等產業載體加快建設,新型研發機構、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高水平轉化載體、科技金融機構等科創資源加速集聚,區域光電與儀器儀表產業“星火”由點擴面,蓄勢燎原。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截至2024年底,廬陽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增至49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670家,吸納滬蘇浙高校院所技術合同成交額5000萬元,指標完成率250%。“為讓入駐企業安心投入研發,我們靠前服務,幫助初創科技企業尋找辦公場地,做好全程代辦服務。聯合屬地上門宣傳高企申報、‘三新產品’認定等政策。”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廬陽區還落實國科小研發費用補貼781萬元、“政信貸”利息補貼獎補332萬元,以“真金白銀”支持賦能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廬陽區將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合肥未來大科學城建設政策機遇,聚焦“塔尖科技”,大力推動“都市科創”,加速推進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三新聯動”,推動科創資源匯聚、科創人才集聚,形成“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的大科技格局。(王凱 蔣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