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火熱的當下,行業更需“冷思考”。廣電計量可靠性和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低空飛行器應用驗證與評價重點實驗室技術負責人楊常衛認為,當前低空經濟行業面臨兩大難點,一是技術成熟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包括電池續航能力、電機技術成熟、整機噪聲水平都還有一定差距,需要2-5年發展期才能真正面向大眾應用;二是供應鏈成熟度仍需進一步提升,未來低空飛行器要做得像汽車一樣便宜,讓大眾都能消費得起,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根本原因在當前整個供應鏈成熟度、價格還不夠。
為此,廣電計量低空飛行器應用驗證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將整合原有資源,使其面向更好地滿足低空經濟發展和低空飛行器的研制。“以前業務更多是面向新能源汽車、軌道、民用航空等領域。低空經濟的顯著特征之一是電推進系統(或油電混動推進系統),對電機功率和電池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與特斯拉相比,電池、扭矩、功率分別需要電動汽車的2倍、6倍、3倍,而重量卻要求減少5%。我們在原有檢測范圍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楊常衛博士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廣電計量將聯合低空經濟頭部企業,為整個行業打造計量檢測、技術咨詢、適航服務的標桿。在產業鏈布局方面,廣電計量將聯合低空飛行器關鍵零部件供應鏈生產企業、檢測檢驗企業、院士科研團隊等共同組建一些面向低空經濟的通用實驗平臺,解決整個行業的痛點、難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