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將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積極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智能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6.20日習近平向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致賀信
2024年6月21日,由天津微度技術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傳感器分會、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先進制造商學院聯合承辦的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分論壇活動——智能感知技術融合應用與發展交流活動在天津武清舉辦,中國電子學會理事會黨委書記、副理事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出席活動并發表主題演講。
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企業界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十分榮幸受邀參加今天的2024智能產業博覽會——智能感知技術融合應用與發展交流活動。
今天,我將在此分享《我國智能傳感器產業的發展與未來展望》相關內容,與大家聊聊我國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特點以及我對這個產業未來發展的一些想法。
智能傳感器作為現代工業和科技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日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在如今的高科技時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科技飛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于智能傳感器的需求與日俱增,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工業控制、智慧交通、智慧家居、醫療健康等領域,智能傳感器的應用場景非常廣闊。
從上世紀70年代起,智能傳感器這一概念在我國逐漸萌芽,到2000年,智能傳感器開始大規模地生產并開始市場探索和技術突破。而今,智能傳感器的產業在快速發展,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我國智能傳感器的市場規模到去年年底已經達到了1382.5億元人民幣,2017年以來,連續7年年復合增速達到了16.88%,應該說發展還是非常快的,顯示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從發展格局來看
產業生態鏈在不斷完善,全鏈條、全要素產業集群基本形成。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以及內陸重點城市紛紛推出了產業發展規劃、行動方案,不斷完善地方政策扶持體系,確定發展目標,注重增強創新能力,提升制造能力,不斷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成為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而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這是一個特點。
從產業政策來看
近年來各地政府部門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旨在推動智能傳感器向微型化、數字化、模塊化和網絡化發展,來促進高端傳感器及關鍵技術和核心材料的突破。通過政策引導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也是很大的一個特點。
從技術發展來看
產業技術水平持續迭代,國產化率不斷提高。我國傳感器專利申請鏈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2021-2023年,專利保持在40萬項以上,創新能力在持續增強。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智能制造、物聯網、汽車等領域對傳感器技術的需求日益旺盛,加之國家對支持傳感器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不斷出臺,企業研發進程不斷加快,傳感器技術創新不斷加快,我國的傳感器市場未來將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產業發展勢頭非常良好,這是總體趨勢。但我們要看到,還存在著不少或者是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高端產品的技術水平目前較低。
目前我國智能傳感器企業主要集中在封裝、測試、模組、集成、運用等環節,具備生產能力的廠家比較少,導致了整體傳感器的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第二,創新研發能力應該說還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