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人民網
舉世矚目!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2024年6月30日15時,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
經過7年籌備、7年建設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車,作為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全長約24公里,將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從原來的約2小時縮短至30分鐘。
深中通道正式通車,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工程不僅是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戰略性通道,也是國家高網G2518(深圳至廣西岑溪)跨珠江口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中具有重要地位。
深中通道作為一項世界級的超級工程,其建設過程中對測試測量行業以及相關儀器儀表的需求和影響是顯著的。
深中通道超級工程的通車,不僅是中國基建技術的一次重大展示,也是對全球交通建設領域的一個巨大貢獻。在深中通道的建設過程中,應用了多種儀器儀表設備和技術,這些設備和技術在確保工程質量和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儀器儀表設備和技術的應用也展示了中國測試測量行業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決心。深中通道建設對儀器儀表設備和技術的應用包括
一、沉管隧道建造工藝的系統性革新:深中通道在建設過程中,研發了多項新技術和新工藝,其中包括對沉管隧道建造工藝的系統性革新,這推動了測試測量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沉管隧道的建造工藝中,應用了多種尖端儀器儀表和先進技術,以確保工程的高效和精確進行。以下是一些關鍵的應用實例:
1、水下聲納掃描儀:用于對基槽及浮運航道的水下地形進行大斷面掃測,確保少超挖、無淺點。
2、北斗衛星GPS定位技術:用于沉管隧道的基槽開挖與航道疏浚,確保精確檢測的位置控制
其中,深圳大學智能光測研究院研發團隊利用其首創的串并聯柔性相機網絡技術,這種技術取代了傳統的測量方法,提供了實時、動態的橋梁結構位移監測,這體現了高精度測量設備在大型工程項目中的重要性。
二、荷載試驗:深中通道的橋梁工程完成了荷載試驗,這是通過使用重達5000噸的大貨車組進行的,以測試橋梁的承載能力和結構反應。在荷載試驗中,使用的儀器儀表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反力裝置:用于提供反力,通常設計承載力特征值為200kPa,最大可達60t至80t。反力設備包括放置在事先砌筑的磚墻上的工字鋼作為載荷平臺,以及土袋和砂土作為荷重。
2、測力裝置:用于施加壓力,通常采用100t油壓千斤頂。
3、沉降測量儀表:用于測量試件的沉降量,如百分表或電子位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