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醫藥行業。《指南》指出,以老舊設備和新建產線為重點,推動生物藥、化學藥、中藥等細分行業生產設備更新改造,持續提升質量控制能力,圍繞原料藥、制劑、炮制、反應器、檢測包裝等領域,推動全流程監測設備、制劑一體化設備等高效先進設備應用。到2027年,醫藥工業設備保障能力及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等先進性指標明顯提升,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二十二、電子組裝行業。《指南》指出,以提升電子整機生產效率、滿足新產品工藝需求為重點,面向表面貼裝技術(SMT)、組裝和包裝三大階段,更新改造生產設備、檢測設備、包裝設備,提升精密貼附自動化率、點膠和螺接精度、缺陷檢測自動化率、包裝自動化率,降低故障率和停機率,實現電子整機制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堅持市場化運作原則,企業根據自身需求實施設備更新,力爭到2027年全行業改造設備10000臺(套),電子整機生產效率、產品良率顯著提升。
二十三、電子元器件和電子材料行業。《指南》指出,以電子元器件及電子材料生產檢測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節能化改造為重點,加快推動電子元器件產品向微型化、片式化、集成化、高頻化、高精度、高可靠發展,重點針對電路類元器件、連接類元器件、機電類元器件、傳感類元器件、光通信器件、關鍵電子材料等細分領域,推動更新主要生產檢測設備。爭取到2027年,全行業設備改造后,基本滿足我國電子元器件、電子材料產業及相關行業對高性能、高效率、智能化、綠色化生產檢測設備的使用需求,部分領域行業龍頭企業的設備水平達到世界一流。
二十四、鋰電池行業。《指南》指出,重點推動產線迭代升級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整線直通率、單機生產效率、設備控制精度、能源利用效率。更新改造關鍵材料加工、極片制造、電芯組裝、化成分容、系統集成等關鍵環節設備。到2027年,行業整體生產效率和產品合格率大幅提高,主要環節基本實現在線監測,滿足產線高精度、高效率、高穩定性需要,產品質量和一致性水平進一步提升,高安全、高比能、長壽命先進產品供給能力大幅增強。
二十五、儀器儀表行業。《指南》指出,以提升儀器儀表整機產品及關鍵零部件的精度、可靠性、穩定性,提升儀器儀表行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水平為重點,圍繞研發試制、整機制造、關鍵零部件制造、測試計量檢定等方向,推動儀器儀表及零部件企業對效率低、能耗高的生產設備及系統開展更新改造。到2027年,實現儀器儀表企業生產效率、產品性能與質量提升,推動儀器儀表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
二十六、光伏行業。《指南》指出,以產線升級和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為重點,重點更新改造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等主要環節關鍵設備,提升設備生產效率、良率、單體規模和產品性能、穩定性、一致性、可靠性,促進構建適應能源轉型需求的現代化光伏產業體系和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到2027年,光伏產業關鍵環節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水平大幅提升,量產效率、產品良率等性能持續提升,電耗、水耗等能耗指標明顯降低,市場主流電池、組件等產品效率提高5%以上。二十七、民爆行業。《指南》指出,以危險作業崗位無人化為目標,以達
到設計使用年限或實際投產運行超過10年的工業炸藥、雷管及混裝地面站等設備為重點,推動智能化、綠色化、安全化改造,加快更新改造老舊、低效、高風險設備。到2027年,實現單條工業炸藥及雷管生產線現場操作人員不大于3人,無固定操作人員的工業炸藥及雷管生產線逐步推廣應用,行業智能制造水平和生產線本質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重點領域:
一、工業軟件領域。《指南》指出,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為重點,圍繞石油、化工、航空、船舶、鋼鐵、汽車、醫藥、軌道交通等關系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行業領域,推動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和工業操作系統更新換代。基礎軟件方面,重點更新工業領域應用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產品。工業軟件方面,重點更新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計算機輔助制造(CAM)、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ERP)等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營維護相關軟件。工業操作系統方面,重點更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安全儀表系統(SIS)、嵌入式軟件等產品。到2027年,完成約200萬套工業軟件和80萬臺套工業操作系統更新換代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