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智能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各種智能硬件都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沒有手機會死星人”等新物種的出現反映出了人們對智能硬件的依賴程度之深,智能硬件成為了“剛需”,投資圈也對其開始津津樂道。
而作為智能硬件生產鏈的上游產業,IC產業的任何細微動作都會對智能硬件的生產與結構造成重大影響。要了解智能硬件產業,IC是起點和關鍵。臺灣是IC與智能硬件產業領先的地區,近年來,大陸也開始積極引進與開發技術,布局智能硬件產業。
就目前看來,由于中國大陸逐步進軍IC產業,臺灣的IC產業已經開始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聯發科去年年初爆發研發部門資深工程師離職潮,有幾位離職工程師不約而同地跳槽到同一家港商公司。聯發科除向檢方提起刑事告發,認為這幾位離職員工將公司秘密送往競爭者手中,將對聯發科及整個臺灣IC晶片設計產業,產生無法彌補的損害,因此向法院請假處分。
其實這件事只是冰山一角,尚未浮出水面的部分,是整體臺灣IC晶片產業與手機產業所面臨的困境。
手機產業的市場現況是:全球超過77%的手機制造來自于中國,中國大陸自制手機晶片不到3%;全球晶片巨頭英特爾以15億美元獲得紫光控股旗下持有展訊和銳迪科的20%股權;市場、手機準入和游戲規則,是控制在中國、美國、印度河臺灣在內的各國政府手上;聯發科過去3年7成營收來自中國大陸手機業者及其市場。也就是說,中國大陸手機市場的急速成長,制造了巨大的工作機會,卻也發現設計人才的短缺。手機設計所需人才,包括了硬體如IC晶片設計、線路設計;機械方面如:機構設計、外形美工設計;軟件如:操作介面、操作系統、聊網系統、數位領勝設計等,可說是一具小型電腦,具體而微,涵蓋范圍既廣又復雜。
長期以來,臺灣的IC產業以其具有前瞻性的投資與相對低廉的人力等在全球保持了相當的競爭力。但就目前的形勢來說,臺灣的IC產業也開始尋求新 的應用與布局。
臺灣IC產業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