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 焦點新聞】過去多年,廉價勞動力為中國奪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但如今這種優勢正在逐漸消失。歐美發達國提出了“再工業化”,東南亞制造業也正在強勢崛起,多方勢力正在沖擊中國制造的地位。1月5日,東莞兆信手機代工廠傳出企業倒閉遭到供應商圍堵的消息,董事長高民留絕筆信后自殺。而就在兩周前,國內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蘇州聯建科技宣布倒閉,諾基亞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閎暉科技遣散了大部分員工關門停產。業內人士估計,春節前東莞至少還有上百家大型工廠倒閉或停產。
曾經中國制造以“Made In China”的標志走到了世界的前臺,中國工廠成了海外企業的最大采購對象,如今,卻是寒流不斷來襲,企業倒閉消息接二連三的傳出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近年世界經濟不景氣,而國內生產成本又不斷上漲,加上工廠技術落后無法跟先進的國家相比,使得國內制造業面臨巨大壓力。國內外有很多的現象表明,傳統制造業是必然給淘汰的,企業不肯花資本去轉型升級,就得面對倒閉的惡夢。
其實,近年來已經不少有遠見的企業都開始了工廠的升級轉型,它們大量引入機器人,自動化生產設備來提升工廠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用人成本。一種全新的生產制造模式正在醞釀,未來的工廠是投入很少人力就產生更高的效率,未來制造業可以通過工廠物聯網,實現網絡化定制模式。
互聯網制造新模式日漸興起
德國提出“工業4.0”以及美國推出的“工業互聯網”都是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的表現,在未來的社會,無數的機器、工廠車間與人之間都用一張大網聯結起來,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大力節減制造環節的損耗。德國“工業4.0”視譽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目前成為德國政府《高技術戰略2020》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并已上升為德國的國家戰略。“工業4.0”概念已經引起了全球各國的重視,制造業也正在掀起一股智能制造升級的熱潮。
在未來,比如當你需要一輛汽車,你只需要打開APP,輸入你的定制化要求,信息就會發送給工廠,工廠將你表達的產品種種特性轉化成數據,然后通過計算來安排物料的配送,零件的打磨、以及機器的組裝。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對工廠下單,工廠不再有產能過剩的危機,同時高效率的機器能快速的生產出對象產品,不再需要大量招工來滿足一時的產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