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吳春波 文 馬騰飛 攝影】和氣體傳感器打了20多年交道,近幾年又和柔性、超聲、光電、力敏等傳感器攜手,漢威科技這家以氣體傳感器起家的高科技企業,確實干了不少“潮”事兒。
漢威科技柔性壓力傳感器。
漢威科技車用傳感器系列除了守護家庭和工業場景的燃氣安全,漢威科技還將傳感器裝上高檔新能源汽車,隨時緊盯動力電池狀態,精準預警風險和守護乘車人員安全;柔性觸覺傳感器不僅廣泛應用于醫療健康領域,還可以與其研發的六維力傳感器、慣性傳感器一起,推動人形機器人更快走進諸多應用場景。
不知不覺間,曾經主要專注于工業安全場景的氣體傳感器龍頭企業,正在爭做AI時代的弄潮兒。漢威科技如何做到的?“堅守生態理念,把科技創新當作第一生產力。”漢威科技董事長任紅軍這樣告訴記者。12月4日,記者走進該公司,探尋眾多“潮”元素及其背后的故事。
理念之“潮”——測量場景更寬廣 數據更精準
傳感器,是人們精準感知物理世界的關鍵設備。
不久前,一家國內大型燃氣集團找到漢威科技,希望可以提供可測量異丁烷氣體的激光云臺類儀表。異丁烷是一種易爆氣體,一般存在于天然氣、裂解氣中。
過去很長時間,由于技術門檻較高、市場規模較小,此類傳感器及相關儀表一直缺位,商業化也無從談起。但漢威科技的產業生態覆蓋從材料研發到激光器生產的所有環節,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精準定制,守護千家萬戶用氣安全。
為何漢威科技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精準定制傳感器?
時間回到1998年。這一年,擁有電子廠高級工程師和副廠長經歷的任紅軍,白手起家創立了漢威科技,在傳感器產業領域踏上了一條永無休止的趕“潮”之路。
“公司創立之初,氣體傳感器并不是一條熱門賽道,但由于石化化工、燃氣工業快速發展,市場需求非常明確。”任紅軍告訴記者,創立之初,公司就樹立了“潮”生態化發展理念,繼而沿著傳感器產業鏈進行持續創新和版圖拓展。
聯合一些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研發力量,漢威科技相繼攻破多項國內外行業技術壁壘,電化學傳感器、紅外光學傳感器等相繼擺上展臺。一顆用于毒氣檢測的電化學氣體傳感器價格,也從早期的2000元被“打到”500元以下,而且更加精準,極大降低了相關工業安全成本。
發展至今,漢威科技不僅成為國內氣體傳感器龍頭,河南首家、國內首批創業板上市企業,也通過內生培育和外延并購的方式,搭建了涵蓋前端感知、中間儀表和后端AI數據系統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鏈生態,產品涵蓋氣體、壓力、流量、溫度、濕度、光電、加速度等門類,支撐加速轉型綜合傳感器龍頭企業。
漢威科技車用傳感器系列。
創新之“潮”——邊界延伸 多點開花
通過漢威科技的物聯網平臺,可以時刻了解到沈陽市200萬臺燃氣報警器的工作情況。而通過平臺的算法,則可以及時發現隱患并協助解決,更好守護千家萬戶的安全。
創造性地將一個城市200多萬臺氣體報警終端連接起來搭建物聯網平臺,漢威科技是業內的“吃螃蟹”者,目前已成功運行了5年,成為行業標桿。
漢威科技傳感器展廳
漢威科技傳感器展廳作為一家傳感器企業,漢威科技是如何打通了傳感器與物聯網?
“最‘潮’的科技創新,不僅要站在時代的最前沿,也要從市場最新的需求出發。”任紅軍介紹,公司從最早的點創新開始,就敏銳地意識到傳感器應用的智慧化,往往是涵蓋材料、工藝、電子和數字、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創新。
漢威科技目前已擁有化學、超聲、柔性和光電四大技術平臺。其中柔性傳感器已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健康醫療、IOT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激光光源傳感器可專門應用于氣象領域,對大氣云層進行檢測;車載傳感器不斷獲得主流車企定點。
任紅軍表示,公司研發創新正朝著上游與核心縱深發展,加快材料和傳感器核心技術原始創新步伐,推動產品工藝向芯片級別進發,探索高制程工藝芯片技術,讓傳感器體型更小、功耗更低、功能更全面,更易與AI技術融合集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