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深度融入國內市場。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暢通產業循環,強化與其他省份在產能拓展、產業鏈延伸、市場渠道開拓等方面合作。實施“粵貿全國”計劃,舉辦或參與200場國內展會,打造線上線下常態化采供對接服務平臺。支持外貿企業與商貿平臺、電商平臺合作,積極打造內銷品牌。
六、實施優質企業引育行動
(十九)積極培育優質企業。開展促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地方立法。深入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十百千萬”計劃,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單項冠軍企業以及3000家專精特新企業,推動5500家以上企業“小升規”,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群。
(二十)大力招引優質企業。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全面實施“招商引資二十條”政策措施,深化產業鏈招商、展會招商、場景招商,開展“投資廣東”百場重點招商引資活動。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辦好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經貿合作招商會,打響“投資廣東”品牌。
七、實施質量品牌提升行動
(二十一)推動質量強企強鏈。開展質量強鏈專項行動,圍繞重點產業鏈打造一批質量穩鏈強鏈標志性項目。推進一批質量管理公益推廣試點。推薦、遴選一批質量強國、質量強省建設領軍企業。深化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研究制定先進質量管理標準,加強宣傳推廣實施。
(二十二)實施標準領航工程。圍繞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新能源汽車、氫能等新興產業領域制定一批關鍵技術標準,發布一批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推進標準國際化躍升工程。深入推進“灣區標準”,持續拓展“灣區認證”領域和采信場景。
(二十三)加強品牌培育建設。積極開展品牌創建,推進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廣東制造”品牌,爭創一批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加強老字號品牌保護,聚焦健康、時尚、創意等領域培育一批名牌新品。推動農產品品牌建設,發布“粵字號”農業品牌目錄。
八、實施資源要素保障行動
(二十四)強化財政金融保障。多渠道統籌資金保障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力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開展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加強全省產業基金統籌布局,優化基金運作和監管機制,用好用足現有省市各類產業引導基金,研究新設立政府投資基金。積極爭取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載體落戶。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工具和產品,加強對制造企業和重點項目的中長期貸款支持。
(二十五)強化基礎要素保障。持續優化用地用林用海用能審查審批機制。加強實體經濟用地要素保障,符合有關要求的先進制造項目所需用地指標由省統一保障。開展用能預算管理,推動能源資源要素向強鏈補鏈延鏈重大項目集聚。
(二十六)強化人才要素保障。建立科技產業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卓越工程師、產業“新工匠”,創新培育建設人才載體平臺,打造高素質的產業人才隊伍。支持符合條件的重大產業領域高層次人才申領人才優粵卡并按規定享受有關政策。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廣東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各領域全過程。各地區要加強組織領導,用好國家和省各項政策,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快建設具有本地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各有關部門要主動擔當作為,加強協同配合,確保行動計劃各項任務落地落實。要加強產業研究,緊密結合產業發展前沿和廣東實際開展針對性研究,提高產業技術研究水平。要加大產業政策宣傳引導力度,營造全社會支持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