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是認識世界的工具、改造世界的基礎,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
春節假期剛結束,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就抓緊投入到儀器的研發、升級中,為今年生命健康領域的產品布局作準備。在該公司展廳內,擺放著氦質譜檢漏儀、超高效液相色譜儀等數十款高端分析儀器,令人眼花繚亂。
“公司自主研發的超高效液相色譜儀15分鐘就能完成的檢測,傳統液壓色譜儀需要約60分鐘才能完成。”企業技術人員介紹,這款設備主要用于制藥、生命科學等領域,具有較高的分離度、靈敏度,能夠大大提高檢測效率。
作為國內高端科學儀器制造廠商之一,皖儀科技以光譜、色譜、質譜技術為基礎,持續攻克一系列行業關鍵技術難題,掌握了單極、串聯四極桿質譜分析技術、高分辨質譜等質譜分析相關技術,研制出系列能夠滿足替代進口要求的高端科學儀器。
在新質生產力飛速發展的當下,儀器儀表更是成為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核心紐帶之一。為進一步推動安徽精密科學儀器產業的國產化替代進程和國際化步伐,2023年,安徽省精密科學儀器及裝備產業創新研究院組建,產研院由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重點高校、事業單位和產業鏈上下游核心單位共同組成。
“產研院圍繞精密科學儀器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整機產品研制,集成創新研究、產品應用開發、成果轉化、產品工程化、產業化攻關等方向,已著手開展分子泵、色譜柱、射頻電源等關鍵零部件研發,離子高效傳輸技術等關鍵技術攻關,并進行了精密科學儀器的產業化及應用示范。”省精密科學儀器及裝備產業創新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產研院已經科研立項研發課題12項,研發預算6000萬元,簽署校企合作研發課題2項。
作為我省高能級創新平臺,產研院的成立點燃了產業發展強引擎。“利用這一平臺,可以聯合多個單位進行技術攻關,加速精密科學儀器國產化替代進程。”產研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產研院吸引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參與合作,形成了從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機設備的完整產業鏈,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通過搭建產業創新生態,促進了企業間的協同創新,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區域經濟新增長點。
人才是創新的不竭動力。目前,產研院已組建160人的人才團隊,其中正高職稱8人,博士占比超96%。人才團隊涵蓋物理、光學、精密儀器、機械設計等精密儀器產業鏈核心關鍵領域。
儀器裝備的先進程度代表著產業技術的高度。產研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合肥、蕪湖等城市的科技資源,安徽初步形成了以精密科學儀器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涵蓋光學儀器、分析儀器、檢測設備等多個細分領域。產業生態鏈日趨完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日益凸顯,高端儀器儀表國產替代面不斷擴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院所、科研機構聚集,為精密科學儀器領域提供了強大的科研和人才支撐。
面向未來,如何躍升?皖儀科技技術人員說:“今年,公司計劃由精密科學儀器單一賽道向精密科學儀器及生命健康雙賽道拓展,既要穩固現有產品基本盤,拓展產品新應用場景,還要布局超聲刀和血液透析等醫療和生命健康產品,為安徽精密科學儀器產業發展貢獻力量。”(記者 鹿嘉惠)